“我这才50多岁,脖子里就长了斑块,这可怎么办啊!我是不是过不了多久就得脑梗了?”
周叔是我父亲的一老同学,人很爱聊天,每次见他都乐呵呵的,唯独这次见到他,满脸愁容,好像有什么心事。还没等我开口问,周叔就说出原因了。原来,就在几天前的一次体检中,周叔查出了颈动脉斑块,本来他也没觉得什么,因为自己又没啥症状,可回去跟人说起这事儿,人家告诉他说有颈动脉斑块,就离脑梗就不远了。
听了这话后,周叔可吓坏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脑梗,后来瘫在床上,一米八几的大个萎缩成了一团,60多岁人就没了。周叔也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生命一点点流逝。所以,在周叔的印象中,得了脑梗比死还痛苦,自己受罪不说,还拖累一家人,想想自己也才50多岁,难不成他最终也会和父亲一样,60来岁就得死于脑梗吗?
一、颈动脉斑块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实很常见!颈动脉斑块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实是很常见的,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曾经有数据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一的成人有颈动脉斑块,其中在70-89岁的老年人群中,更有63%都有颈动脉斑块。
一方面,这主要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脂质沉积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血管也会老化,再加上新陈代谢变慢,多余的脂质就很容易在有分叉结构的颈动脉处沉积,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另外一方面,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而这些疾病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使得脂质更容易沉积在破损的血管处,形成斑块。如果再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喜欢熬夜、久坐不动、不良饮食等坏习惯,就会进一步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二、颈动脉斑块一定会导致脑梗吗?能否逆转?颈动脉斑块确实有诱发脑梗的可能,但这不是绝对的,是否会导致脑梗还与斑块的性质以及患者本人的具体情况有关。
1. 斑块性质
①稳定的小斑块:如果是稳定可控的小斑块,且没有造成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低于50%),一般不会对脑部供血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不会诱发脑梗,甚至对于小斑块,积极干预的话,还有逆转的可能。
怎么做?
对于这类患者,不用担心,只要注意定期复查,积极干预即可。一般主要是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注意科学饮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同时要监测好血压、血脂、血糖,保证处于正常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升高,需要及时应对。
②不稳定或较大的斑块:比较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这类斑块随时会发生破裂,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部,堵塞脑血管,继而诱发脑梗。另外如果斑块较大,造成了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影响正常的脑部供血,也有可能诱发脑梗。
怎么办?
对于不稳定的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斑块,除了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要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来帮助稳定斑块,延缓斑块长大;服用阿司匹林用来预防血栓形成。另外,对于不稳定的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70%的斑块,必要时需要进行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帮助消除斑块,恢复颈动脉正常的血流,防止脑梗的发生。
2. 患者本人情况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有颈动脉斑块,而且斑块较稳定,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一般发生脑梗的风险较低,反之如果有这些慢性病的话,那就存在较高的心脑血管风险。
三、有效预防脑梗,要谨记这4点!近年来,脑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脑梗的可怕正如周叔的父亲一样,一旦发生,即便患者能侥幸活下来,可能也是痛不欲生地活着,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所以说,脑梗重在预防,想要老了之后不被脑梗缠身,一定牢记以下几点。
1. 控制三高:脑梗发生的罪魁祸首往往就是三高症,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三者狼狈为奸,会大大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所以,想要远离脑梗,控制三高就是最关键的一环,千万不要觉得没有症状,就不当回事儿,该吃的药一定坚持吃,保证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处于正常范围内,才能安心过晚年。
2. 定期复查:脑梗的发生通常很急,虽有症状,但容易被忽视,所以最好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定期去做个检查,尤其是三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一定要注意随时监测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必要时做脑部CT、核磁共振等,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止损。
3. 识别症状:脑梗高危人群一定要了解一下脑梗发生时的早期症状,及时识别,及时干预,可能会免疫一劫。一般来说,脑梗发病时的典型表现就是头晕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吐字不清、口角歪斜、流口水、视物模糊、一过性黒蒙、走路不稳等,而且大多数脑梗患者会有短暂性脑缺血的情况,也就是“小中风”,因为症状出现时间短,通常是一过性的,所以容易被忽视。提醒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4. 健康生活:最后一点也是老生常谈的了,其实不管有没有斑块,有没有三高,上了年纪后尤其要注意管好个人的生活方式,该戒的坏习惯早点戒,哪怕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只要对自身健康不利,就要趁早戒掉,具体来说要求健康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适度运动,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缓解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