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给朋友发消息,对方却长时间已读不回。
给朋友打电话,却被告知“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然后就没了下文。
你迫切地想和别人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对方却爱搭不理,用“嗯”“哦”敷衍了事。
每逢假日,你精心策划,对方却意兴阑珊。
面对冷落,与其胡思乱想,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不如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学会反省,积极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漏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互相的。当一个人开始对你冷落时,请保持冷静,积极反省。因为,反省会让你看清自己,积极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廉颇和蔺相如,廉颇之前瞧不起蔺相如,但在明白蔺相如对他的忍让是为国家的大义之后,廉颇反省自己,负荆请罪上门,于是收获了和蔺相如之间的友谊。如果廉颇拉不下面子,那他和蔺相如两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僵硬的,两人永远不能做成朋友。
在面对故意冷落你的人时,能反省自己原因的人,能及时发现交际中出现的漏洞。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省可以修复彼此之间关系的漏洞,使得你们断裂的友谊会重新缝合复原,下次沟通里关系会更坚韧,也能多了弥补的机会。
反省,是一种美德。当别人故意冷落你,却能够反省自己的人,往往能查找与他人相处出现的问题,能让彼此获得更好的友谊,及时解释,解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任何一段关系,都有可能产生摩擦,产生磨合。遭到他人的故意冷落时,及时解释自己的困难,积极沟通,误会会被消解。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众所周知,但是,即使如他们之间默契相投的友谊,也是曾经出现过摩擦力的。恩格斯妻子去世时,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但马克思在回信时只是简单一句慰问,就抱怨起自己的生活贫苦了。恩格斯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压下自己的情绪闭口不言,而是晚点写信表达不满,并且在信中表示了自己看不惯马克思的冷静。马克思收到回信后,痛定思痛,花了十天时间反思自己,他做了认真的自我批评,并且也写信回去继续和恩格斯进行沟通。出于信任,恩格斯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就原谅了马克思,还递过去一张期票,两人这才重归于好。
两个人之间,产生误会,受到对方冷落时,彼此的交流沟通,会有助于不让感情恶化。挚友之间,若没有积极沟通,也很容易让感情出现无法挽回的天堑。面对和自己有矛盾的佳友,要学会沟通交流,说不定是对方误会了你,误会解开,彼此就能走得更远。
能力越高,别人越不会随意冷落你如果他人是羡慕你的能力,故意用冷落排挤你,那不妨将重心多专注于自己。中曾表达过:“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热情,用你的毅力磨平高山。”有远见的人,他不会随意因为别人的冷落而怀疑自我,放弃当下的能力与优势。自己能力越大,才是实现成功路的本钱。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得越发顺遂。
面对越发冷落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斤斤计较,或许他在用冷落,表达嫉妒,希望自己能与他降到同一起点,甚至比他更低;又或者是他瞧不起你,他认为你没有能力。所以,敢于站起来,将自己提升得越发出众,他人会主动给出赞赏,自己的人生舞台也会大放异彩。
有幸遇到互相鼓励、共同提升的同行者,是福气;没有也没关系,自己努力提升,自有欣赏你的人与你同行。裡说:“一生的辗转里,有些人的出现是为了调整你,不是留下你。”
在生活里,遇到交友不畅的时刻,不必为此太过感伤。首先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做出的改变,到底好还是不好。
人生路上,如果有人冷落你,不要著急好的关系,是用心经营出来的。若是两个人的感情值得修复,只要坦诚沟通,对方便会理解你,关系也能够重归于好。如果修复不了,他人只是在羡慕自己的能力,那不妨多提升自己,他人也会自然而然地重新靠近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收获纯正的友谊,是一种幸运。
用心经营,与你真诚相处的人。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与人交谈,即使不太认同对方的观点,也会选择附和,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别人请求帮忙,会不好意思拒绝,而自己有需要时,却不敢求助他人。
与朋友聚餐,明明自己喜欢吃火锅,却顺从朋友选择了吃日料……
讨好了别人,自己则变得小心翼翼;成全了别人,自己往往感觉不到快乐。
董宇辉曾说:“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漫漫人生,委曲求全只会辜负了自己;摒弃讨好他人,才能遇见真正的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讨好任何人。你的讨好,换不来以诚相待。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讨好型人格的人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害怕不被接纳和认可,便通过讨好来发展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热播剧《鸣龙少年》里的边晓晓,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女孩。她看起来开朗、热情、容易相处,背后其实经常自我压抑,讨好他人。家境贫寒的她,为了能在城里上学,只能借住姑姑家。寄人篱下的她,时刻都在察言观色、委曲求全。
每次放学回到姑姑家,她总是强颜欢笑、乖巧顺从,就算她心里明明不开心。她爸爸从农村寄来了许多鱼,因不舍得多花钱寄冷链快递,鱼收到就臭了。姑姑不停地埋怨和奚落,她强忍着眼泪把爸爸寄来的鱼丢进垃圾桶,转眼就跟姑姑赔笑脸。
和同学相处时,她也总是笑脸相迎,习惯性地迎合他人。她会早起一个多小时去排队买好吃的鸡蛋饼请同学吃,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她跟同学一起追星、打卡,可内心并不感兴趣。同学指使她做任何事,就算是坏事,她也不懂拒绝。
然而,她的种种讨好,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友谊。同学依旧在背后恶语中伤她;在姑姑家抢着工作,也免不了挨姑姑的奚落和责骂。她总是害怕惹别人不高兴,担心别人不喜欢她,因而活得小心翼翼。可是她的讨好,依旧逃脱不了被中伤、被奚落的命运。
裡写道:“无论对谁太热情,都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机率。”正所谓,越是想要,越是得不到。一个人若是毫无节制地讨好他人,取悦别人,那等待你的不是别人的“以心换心”,而是变成他人的工具人,被压榨、被拿捏。
听过一个扎心的真相: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人,爱也总是流向不缺爱的人。这个时候,若是不懂得及时改变自己,只会让人对你越来越得寸进尺。
学会体察自己的感受,不必时时为难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被动的局面。学会拒绝,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心理学家黄启团说:“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莫言也曾说:“如果你勤勤恳恳,在单位有什么事都大度忍让,那恭喜你,用不了多久,你就成为单位心照不宣的软柿子,什么破事儿都会甩给你,谁都敢欺负你两下子。加班干活儿最多,升职加薪还偏偏没有你。”
讨好者把自己放在低如尘埃的位置,仰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唯独忽视了自己。而每一次讨好妥协,都是在告诉别人:你是可以随意对待的。
我的朋友晓冰,曾经也是老好人。她在一家外资企业当英语翻译时,经常有朋友请她帮忙翻译资料。最开始,都是翻译一些简单的词语、句子。她想著都是熟人,也不是太难,占用时间不多,她都愉快地答应了。
嚐到甜头的朋友,很快就把她的帮忙当成理所当然了。有一次,朋友给她发了一份产品说明,要求她帮忙翻译。这份说明书内容多,且涉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而晓冰并不熟悉这些专业知识,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她硬着头皮答应了,花了大量时间查找资料,熬了几个夜晚帮朋友翻译了这份资料,自己的工作也因此耽误了进度,遭到上司的批评。而收到翻译资料的朋友,早已习以为常,连一声“谢谢”都没有。晓冰倍感委屈,原来她的付出,在朋友眼中却如此廉价。
痛定思痛,她决定再也不要廉价地帮助别人,而是“明码标价”,明确了自己的原则。而那些喜欢免费午餐的朋友,也很有趣地不再占她便宜了。
一书中说:“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学会勇敢地说“不”,不要碍面子,不怕伤害了感情,你尊重了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馀生不长,请狠狠地爱自己。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有勇气被别人讨厌。”没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所以根本不必让自己委曲求全,迎合讨好他人,去获得对方的喜欢。
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想要不讨好、不取悦他人,归根到底就是要爱自己。人生短短几十载,学会爱自己,与过去卑微的自己握手言和,才是生命最好的体验。
唯有内观自己,强大自己,走向自信,人生才能更接近幸福。让我们走出讨好他人的情境,学会如何好好爱自己。
【建立自己的边界】想要摒弃讨好型人格,
先从建立自己的边界开始。有一条智慧箴言:
「把自己当成自己。」
生而为人,我们的终极使命,是做自己的主人。遇到他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表示,自己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学会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勇敢地说不。或许你的拒绝会让他人觉得不愉快,又或让人觉得你不近人情,但那又如何?对他人的无条件服从,往往是对自己的残忍。有时候要允许自己做个不那么友善的人,才能真正做回自己。真正的朋友一定会理解你;那些只想占你便宜的人,你又何必在乎他的感受?
週梵老师曾说: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建立好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的内心,让心灵得以自由徜徉。
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週国平曾说: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后,很多媒体都会把目光投在村上春树身上。多年来,村上春树身上一直背着「陪跑者」的标签,堪称“奥斯卡界的小李子”。2016年,莱奥纳多不负众望,终于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时,村上春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论外界怎么评论,村上春树丝毫不受流言蜚语的影响,每天坚持跑步、健身、写作。他在散文集《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说,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当自己认可自己,便无惧外界一切不和谐的声音。
有句话说得好,他人对我的评价,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他自己。当你内心丰盈,成熟且睿智,就不会再一味地迎合他人的喜好,向世俗卑躬屈膝。
不断提升自己,强大自己习惯性讨好他人,往往不自信,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因为内心空洞匮乏,因此需要不停地寻求外界的关注,获取认同。但往往,越讨好,越是讨不好,反而让自己受到伤害。
想要不讨好别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提升自己,强大自己。你可以专注于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你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兴趣中获得内心的滋养和愉悦感。当你致力于提升自己,你对人生的掌控感就会越强,生活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少。随着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个人内在力量的强大,那个委屈讨好别人的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村上春树曾说:当你穿越了暴风雨,你不再是原来那个人。当你变得更好,奇迹般美好的事情也会自然而然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优秀与否,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无可复制,即使再普通,再平凡,也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好爱自己,别为了讨好谁委曲求全;别为了取悦谁为难自己。一生不长,我们要对人好,但永远不要讨好。
古人曾说:“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
有时候,对于那些存在于脑海裡的弱小的事物,第一印象就是遇到了困境,折腾不了多久就被吞噬了。但是,真实的现实状况可不会像我们肉眼所看到的那样简单,甚至也不会如同我们所想像得那般轻易。因为就像那一棵在狂风之中摇曳的草,经得起疾风劲雨,也扛得住野火焚烧。也许它是孤独的,但它一定不脆弱。哪怕在冬日枯萎了,来年春天,它照样可以冲土而出,大肆生长。
做人当如草,看似弱小,却敢于顽强面对生活裡的起起伏伏。看似孤独,却能够从独处的岁月里提炼出高深的智慧,来一趟从容自在的修行之旅。
孤独,是一种修养作家贾平凹写道:愿馀生过得从容而不慌乱,深情而不纠缠,在人间烟火中平和而认真地用尽馀生。
其实,孤独的人,往往是低调的,也是随和的。因为他们比一般人会参透更多的道理,悟透更多的智慧,然后自然在面对红尘俗世之事会有更为高深的见解。正如一棵草一般,哪怕在遇到疾风暴雨之际,也会懂得收敛锋芒,低调做自己。
在独处的岁月里,孤独是一种修养。在喧嚣的成长环境裡,主动选择孤独而活,那麽在面对那些複杂的关系时,就可以做到当断则断。同样,面对三观不合,或是难以谈到同个频道的人,立马疏离。繁琐的人情,及时止损,快速地疏远,才能让自己的心神得以安静。
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的确,一个人若是活得太锋芒,显摆的能力强过真实的能力,那麽早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让你吃尽苦头。所以反过来说,一个懂得享受孤独的人,他们骨子裡也就懒得去显摆。认真做好每天分内的事情,不纠缠,不迎合,不随波逐流,不毛躁,淡淡地活著,就很好。这种修养,当你体会了其中的好处,也就离幸福生活不远了。
孤独,是一种福分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太多的人过得并不幸福。为什麽会不幸福呢?因为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标准,通常是向外求索,而不是向内审视。
晚清名臣曾国藩,为人一身正气,做人低调,思想通透。有一天,曾国藩的弟弟派人将自己设计好的房屋图纸交到哥哥手中。按道理讲,以曾国藩在当时所取得的成就,在老家建一座豪房子是名正言顺的。岂料曾国藩看著手中那一张高堂华屋的图纸,连连摇头。后来,曾国藩主动将图纸改了,并且告诫弟弟要记住当局动荡,不宜将房子建得气派,正如做人随时随刻都不能高调一样。
老话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的确,一个人若是一时得意,就忍不住想要装大方,还要气派一回,炫耀几番的话,自然接下来的日子总有一些灾祸等着你。
在曾国藩看来,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在于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高贵,而不是物质上的脸上的虚荣。也就是说,当你真正想要满足于内心裡的需求,那麽在孤独的岁月裡打磨自己,参透自己,背后默默成长,当哪天积攒了足够的智慧,福分就来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一个人在孤独的岁月裡变得温和、低调且淡然了,对于诸多事物都看透了、看懂了,自然自己的内心就掌握了这一切,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被外界的虚荣与浮躁所操控。
做人,千万别怕孤独做人,懂得主动退出热闹,才能换来安静,才能独守静谧的时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能练就不纠缠、不牵扯,不浮躁、不悲观、不心慌、不焦虑的心态。在这麽一种心态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守住一份清闲,得到一身轻松。
灵魂,只有在不谄媚、不世俗时,才能焕发出迷人且强大的力量。人生,也正是因为在不纠缠、不焦虑的氛围裡,才能成就丰富与饱满。所以,得庆幸自己在孤独的岁月裡,脑子裡不停歇地进行著某种思考与提升。
白落梅说:人之用情,若能收放自如,说开始就开始,说散场就散场,没有留恋,亦无纠缠,那该有多好。做人,可千万不能怕孤独,因为你早晚会感谢自己,在那些孤独的时光裡,自己正在成为一种清醒、有自知之明的人,万事不徒增烦恼。在孤云的晴空裡,做一隻野鹤,拥有了自由身,打开了自身的格局,岂不美哉?人生岂不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