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位置之谜:中亚考古重大发现,中国史书果然可信

心剑魄犹在 2025-01-04 07:32:37

史记记载,西汉张骞受命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历经10年的苦难旅程,经过大宛、康居,最终到达“大夏”地区,找到了大月氏。以史书记载来看,所谓“大夏”应在妫水之南,如今的阿富汗北部,也即西方所说的南巴克特里亚。

所谓“巴克特里亚”,指兴都库什山以北、西天山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阿姆河南北两岸区域,位于今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是西方对这一地区的命名。其中,以阿姆河为界,可以分为南北巴克特里亚,南巴克特里亚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核心区。

澎湃新闻的2021年文章《新丝路学刊︱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中:“目前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大夏,并非巴克特里亚(指南巴克特里亚),而是被称为吐火罗的塞克人或塞人建立的,而贵霜王朝是月氏人建立的。”

显然,对于“大夏”所在,“国际学术界”与中国史书观点不一。那么,中国史书上的“大夏”,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对此,本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亚诸国的联合考古,取得了重大发现,让中国史书可信度又一次被印证。

中亚考古重大发现

“大夏”进入史记的视野,主要与大月氏有关,因此想要探寻“大夏”,就要考察大月氏。

大月氏原本生活在中国西部,因为不堪匈奴打击,于是被迫逐渐西迁,最终从东天山迁到了西天山。问题是,大月氏如何在西天山迁徙的呢?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29年,张骞从匈奴逃出后“西走数十日至大宛”,然后抵达“康居”,此后在“大夏”找到大月氏。因此,从“大宛”到“大夏”,中间需要穿过康居国,否则需要穿过高山。

其中,大月氏原先在妫水之北,大夏国在妫水之南,后来“既臣大夏而居”,就是大月氏征服了“大夏”。至于“妫水”,就是阿姆河,中亚流量最大的河流,中国历代史书对此有明确的连续的记载,之所以汉朝时叫“妫水”,是大月氏的缘故,将祖地地名带到了新地方。

因此,中国史书记载的“大夏”,理应在阿富汗北部,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核心区。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对此,中国在中亚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光明网的2020年文章《破解大月氏之谜 ——中乌联合考古的新进展》中,关于本文话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首先,确定了“康居”大致范围,即在撒马尔罕盆地南缘、西天山北麓。“大宛”大概位于费尔干纳盆地,而该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即康居国东部地区。同时,在北巴克特里亚的广阔地区,中国考古队没有发现古希腊文化遗留。

其次,在今天乌兹别克东南部和塔吉克西南部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考古发现一种特征明显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期,与中国新疆东天山地区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世纪期间的月氏族文化遗存面貌相似。因此,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大月氏已经西迁到了北巴克特里亚地区,这也与中国史书记载的时间吻合。

根据史记记载,“大夏”就在妫水之南,即阿富汗北部,东南有身毒国(即天竺国)。而中国考古显示,在正对着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妫水之北,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期是大月氏的地盘。据此,考古印证史书记载,可以确认“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中国史书记载没有错。

确认大夏背后影响

想要知道“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的背后影响,不妨看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即:“目前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大夏,并非巴克特里亚。”其中,所谓“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其实不过是西方主流观点。那么,西方为何认为“大夏”不是“巴克特里亚”?

原因很简单,一旦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那么西方构建的部分古史体系将被动摇。因为,西方认为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典型”的古希腊文化,塞琉古王朝曾统治过中亚西亚等,但张骞等看到的压根就不是这样。

根据史记记载:大夏与大宛风俗相同,“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以及“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 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 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司马迁的这些记载,或是张骞或是其他汉使亲眼所见的实录。

也就是说,大夏、大宛直到安息帝国,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丝毫不见古希腊文化面貌;同时,还“不知铸钱器”,后来被汉人亡卒教会,说明技术水平还很落后;此外,得到黄白金之后,将之融化为礼器,而不是用于钱币,说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古代西南一些部族,得到中原铜币之后不用,反而制成祭祀礼器)。

如果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按照中国史书记载,那么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叙事肯定存在严重问题,而这又会牵连到亚历山大东征、塞琉古王朝,让这一系列叙事出现问题。甚至,西方在阿富汗考古挖出古希腊风格的遗址,以及一些古希腊金币(起初说是铸造,后来说是手工锻敲出来的),都很难不让人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主导的“国际学术界”,自然不能认可“大夏就是巴克特里亚”,只有将“大夏”挪到其他地方,那么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叙事才能继续下去。

总之,中国参与中亚多国考古,不仅证实“大夏”位置正确,而且也表明“自大宛以西至安息的大同俗”等等史记记载是正确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史书高度可信。

相反,既然史记记载可信,大夏的确是巴克特里亚,那么西方历史叙事中的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自然就存在严重问题了。

参考资料:

《光明网——破解大月氏之谜——中乌联合考古的新进展》等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