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550年~57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之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立国28年。因皇室姓高,又称高齐。
北齐的皇位经常换人,28年的历史,出现6个皇帝,平均不到五年就换人。更为奇葩的是,娄太后还支持政变。六个皇帝中,有三个都是娄太后的儿子。
北齐奠基人-高欢
高层动荡
1、高洋(526年~559年11),北齐开国皇帝,高欢嫡次子,母为娄太后。武定八年(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实现了改朝换代,改国号“大齐”,史称北齐。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但执政后期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天保十年,饮酒过度而暴毙,时年34,庙号显祖,谥号文宣。
2、高殷(545年—561年),北齐王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高洋嫡长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去世后即位。乾明元年(560年),常山王高演兵变篡位,娄太后下旨废高殷为济南王。就是说,奶奶支持叔叔抢了自己的皇位。皇建二年(561年),被自己的叔叔高演杀害,年仅十七岁。
3、高演(535年~561年),北齐第三位皇帝。乾明元年(560年),在娄太后支持下发动政变,篡位称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不错,只可惜命短,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去世,时年27岁,谥号孝昭,庙号肃宗。
4、高湛(537年—569年1月),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当初支持哥哥高演政变夺权,被升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接替哥哥的皇位。在位期间武力强盛,但肆意诛杀宗室导致朝政日益混乱。河清四年(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天统四年十二月(569年1月13日),高湛去世,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5、高纬(556年5月-577年11月),高湛之子,北齐第五位皇帝。河清四年(565年)三月,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四月,高湛“应天象”传位于高纬。他在位期间纵情声色,使得朝政混乱,国力衰落。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齐,高纬被俘,封温国公。后被诬谋反,与北齐宗室数十人一起被杀。
6、高恒(570年-578年),高纬之子,北齐末代皇帝。承光元年(577年),高纬为推卸亡国之责,禅位给高恒。高恒登位后,便随高纬逃往济州。不久,高恒、高纬等人逃到青州,准备南下投奔陈朝。但被北周俘虏。建德七年(578年),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以谋反为名处死,年仅七岁。
北齐后期疆域图
宠信佞臣
北齐几个皇帝大多昏庸,荒淫无耻。上行下效,朝廷出现了一大批奸佞小人,穆提婆、和士开、高阿那肱等人,专权弄事,加速了朝政的腐化。北齐佞臣之多,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一个现象。
1、穆提婆(?~577年),鲜卑族,北齐时期宠臣,深得高纬宠信。武平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将军、秦州大中正。迁侍中,尚书仆射、中领军等,封城阳郡王,权倾朝野,诬陷并害死名将斛律光。北齐灭亡后,投降北周,拜柱国、宜州刺史,后以谋反罪伏诛。
2、和士开(524年~571年),西域胡人,北齐宠臣。太宁元年(561年),高湛即位后,授给事黄门侍郎,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怂恿武成帝禅位后,拜尚书令,封为淮阳王,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武平二年(571年),和士开被琅琊王高俨所杀,大快人心。
3、高阿那肱(?~580年),北齐将领,善无(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人。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幸臣,曾任大丞相。后降北周,在四川随王谦起兵,被诛杀。
诛杀良将
1、斛律光(515年~572年8月22日),字明月,敕勒族(高车族)。北魏至北齐时名将。天保三年(552年),拜晋州刺史。河清三年(564年)迁司徒。参加洛阳之战,大破北周宇文宪,拜太尉,封冠军县公。武平二年(571年),参加汾水之战,大破北周辛威和韦孝宽,封中山郡公。率军攻打平阳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封长乐郡公。治军严明,身先士卒,多次击败北周进犯。拜左丞相、咸阳王。但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军将军穆提婆不和。北齐武平三年(572年8月22日),被诬陷杀害,时年五十八岁。
剧照
2、兰陵王高长恭(?—573年),字长恭。北齐宗室、名将,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高殷即位后,晋封兰陵王。联合段韶征讨柏谷,攻打定阳。凭借军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河清二年(563年),突厥入侵,奋力将兵退敌。参加邙山之战,担任中军将军,头戴面具,率兵突破周军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功高震主,被皇帝高纬猜忌。武平四年,被赐毒酒杀害,谥号忠武。
剧照-高长恭
六个皇帝,大部分昏庸,佞臣满朝,还诛杀良将,这样的王朝注定不会长久。
北齐在中国历史上以政治极端黑暗著称,勋贵们凶残腐败,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后期统治者,自皇帝至各级官吏都是昏庸残暴,狗马鹰都能加封官号。北齐的统治者们,除了高欢以外,没有人能活过四十岁。从暴政凶狠淫乱而言,素有禽兽王朝之称。其中北齐统治有一半的时间无法可依,全凭个人喜恶或当天的心情判案。大量派遣奴仆担任县令,朝局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