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电视台一则新闻让中国网友沸腾——14岁的刘烨儿子诺一,以中法双语主持人的身份亮相。
曾经的“傻白甜萌娃”蜕变成才华横溢的星二代,网友惊呼:“中东王子混血感绝了!
2015年《爸爸去哪儿》中的诺一,顶着蓬松卷发、葡萄般的大眼睛,一口东北腔让他成为“国民云养娃”。
然而青春期如同一把雕刻刀,将他稚嫩的脸庞重塑——如今14岁的他皮肤黝黑、轮廓棱角分明,微卷刘海下藏着浓密的睫毛,唇周隐约可见青涩胡茬,混血基因赋予他强烈的异域气质,甚至被调侃“撞脸阿尔·帕西诺”。
对于“长残”争议,网友观点两极:有人认为他褪去孩童的精致后略显“糙感”,刘海造型也拖累颜值;但也有粉丝力挺,称其骨相立体度远超同龄人,眉眼间忧郁深邃的神态与父亲刘烨在《那山那人那狗》中的少年形象如出一辙。
正如网友所言:“给他一点时间,荷尔蒙稳定后必成顶级骨相美男!”
身为影帝之子,诺一并未像多数星二代般借父母光环“空降”剧组。
刘烨与法籍妻子安娜始终坚持“厚积薄发”的教育理念:诺一与妹妹霓娜从小浸泡在话剧、音乐剧舞台,系统学习表演课程,甚至为深入理解角色研读文学经典。
安娜更注重多元文化熏陶,三语育儿模式让兄妹俩精通中、法、英语,此次在法国新闻中双语切换的底气正源于此。
刘烨曾在采访中透露:“我希望他们先成为有思想的人,再成为演员。”这种“去快餐化”培养路径,让诺一远离娱乐圈浮躁。他参演《熊猫月亮》并非玩票——为拍摄深入四川山区观察熊猫生态,学习纪录片叙事逻辑。
网友感慨:“比起硬捧儿女轧戏的明星父母,刘烨家是在踏实种树。”
诺一的混血面孔无疑是一张“王牌”:欧式骨相适配文艺片,微垂的“小鹿眼”又能诠释东方少年的纯粹。
电影预告片中,他凝视熊猫幼崽的镜头灵气逼人,被赞“天生电影脸”。
但刘烨夫妇清醒认知——颜值红利终会消退。
诺一的优势在于,家庭给予他试错的底气与选择的自由:若热爱表演,便系统修炼台词、肢体;若另有所求,亦能转身求学。
正如网友所言:“他有刘烨的演技基因、安娜的艺术品味,还有比多数人更高的起点——只要不挥霍天赋,未来不可限量。”
你如何看待诺一从萌娃到少年的蜕变?你认为星二代该不该利用父母资源?欢迎在评论区畅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