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一抛出来,大概有人要骂我异想天开了,“还情绪价值呢,确实提供了,直接气个倒仰”,婆媳之间本身就是“情绪值”拉满了,它就是世纪难题嘛。
大家不要先反对我,看这位网友发的帖子,读完以下文字,你不得不感叹人家遇上一位好婆婆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这个帖子引来很多人的羡慕与点赞,更多是对文字中的婆婆既有边界感又有情绪价值的赞美。
婆婆帮忙小家庭做家务的事,基本是人手一个剧本。
有一种儿媳妇,哪怕婆婆累死累活地干,她也视如不见的,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婆婆,哪怕媳妇上班累到瘫,回家少刷个碗婆婆都要挑剔的。当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自然都是别人的错了。
当你捧上真心时,对方能珍视才算是真的和美。这份真心有可能是媳妇先捧上,也有可能是婆婆先捧上,当得不到珍视时,打碎它才是最直接的做法。
帖子中的婆婆定时去给小家庭打扫卫生,人家也不住在一起,分开住,保持距离美,孩子想吃什么一个电话就行了,经常性买点水果,还给小家庭的大人孩子做手工,媳妇买的礼物从来不扫兴,会开心的表达喜欢和谢意。
这就是情绪价值,你的好意我接收到了并表示喜欢了,人与人的关系中,这是极重要的,在意着补人在意的感觉,让双方都情绪值到位了。
能做到这一步的婆婆,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相信更有很好的个人修养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
人到老年,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不要和儿女住在一起。人家这位婆婆就很聪明,隔一天去一次儿子家,帮忙打扫,也不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务,有活就干点,没活就当探望,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将来等我儿子成家我也要做这样的婆婆,因为跟公婆在一起住,哪怕大家都不计较,但是多少还是会有矛盾的。
我从生孩子起,婆婆就没离开过的,开始几年婆婆帮我带孩子,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因为自己做了点事,婆婆忙前忙后,帮了我很多。
有句俗话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我也害怕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婆婆就一直一直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要说没有矛盾,说出来鬼都不信,只是大家都会把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至少不要伤到体面。
要想做这点,其实很憋气的。我经常就想,将来我自己当了婆婆,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孩子住在一起,一是不想委屈自己,二是不想委屈两个孩子。
不要认为自己事事为孩子考虑就是对的,一个家庭对与错没有严格的定义,媳妇的家庭成长环境与自己家完全不同,有条件的情况下,何必要挤在一个屋檐下彼此难受。
做老人的心胸豁达一些,不要觉得今天给个黄豆你就得还一个绿豆,这不叫一家人,只有和外人需要客气公平才会如此衡量。
家里有豁达的老人,家庭气氛也就有了,生活也就和美了。
保持边界感,适当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简单来说,情绪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它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日常交流、互动和相处之中。当一个人能够给他人带来积极、愉悦、舒适的情绪感受,比如倾听、支持、鼓励、赞美等,那么这个人就在提供高情绪价值。
婆媳关系中,情绪价值往往是要打上引号的,是反向的定位。
你细看身边的例子,婆媳关系好的,大多是不住在一起的,而且是公婆大气,不会随意插手小家庭的事。
我家楼下有对夫妻 ,婆婆侍候到儿媳妇满月后就回了自己家,每周大概固定来个两到三次,因为媳妇是全职带宝的,婆婆就不大往跟前凑了。
宝妈说平时没事婆婆不过来,如果她打电话婆婆肯定是第一时间到,如果要出门不想带宝,婆婆也无怨言带一天也是乐呵呵的,帮忙做好晚饭,一起吃了收拾完了就回自己家。如果不需要第二天就绝对不会出现。
婆婆把与媳妇相处的分寸把握的很好,这让宝妈觉得很轻松,在小广场聊天时,她也是一脸恬静,而另一位宝妈的情况却完全相反。
婆婆也不住在一起,但是只要过来帮忙干活,就会埋怨她不收拾屋子,做的饭菜不好吃,甚至说她儿子都瘦了。这种埋怨次数多了,宝妈也烦,就不大乐意让婆婆上门,可是婆婆又不理解,说儿媳妇心眼坏不让她看孙子 ,说哪家老人不稀罕自己的孙子。
后面这位婆婆就明显的情商太低了,你过来帮忙干活,都出力了,何必还要出嘴呢,出嘴说点好听的,夸儿媳妇一人带孩子辛苦,哪怕只说这一句,儿媳妇也不能生气吧,她非得一边干活一边抱怨,结果自己是劳力劳心了却没得个好结果,这能怪谁呢。
可见,只是干活不能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就是累死了也不得人心。
说到底还是个人修养与认知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