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看过《三国》的人,都还记得里头有这样的一个桥段:
魏王曹操对他的大谋臣荀彧心生猜忌,起了杀心。
要杀人,又要维护自己宽仁厚德的名声,因此曹操做了这样一件事。
他令人给荀彧送去了一个木制的空盒子,荀彧一见,则心知肚明,未多久便自杀身亡了。
因为荀彧看见的正是一个,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的木盒子,这不就是棺材模型么,也就明白了曹操的用心。
故事情节虽说这是后人编撰、臆测,但也能从中看到一点,那就是我国自古以来棺材的形状,一直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这到底有何讲究呢???
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便认为,人死后,尸体是不可以暴露在荒野之中,任其腐败朽烂,这是对死者的极大亵渎,因此便有了“棺”这个概念。
根据史书记载:“棺椁之造,自黄帝始。”
足以见得,棺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换而言之,那时候起,人们就会把死者安放在棺材中,然后埋葬。
之所以将棺材制作成“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是何缘故呢?
其一,假使棺材制作成正正方方的样子,四平八稳的,然后把死者放在里头,你们想象一下这幅行景,联想一下它是个什么汉字呢?
这不就是个“囚”字吗?
怎么?人死都死了,你还要把死者困住、拘住不成??
这在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里,是极其忌讳的,是断不能发生的。棺材对于逝者而言,就好比是其死后的住所,人们唯有寄予祝愿。
因而人们会把对房屋的祝福转而意象至棺材上,这就有了棺材顶盖的产生,因为古时候的房屋不都有屋檐的么。
再者想想屋檐是什么个样子?
屋檐往往建筑成小角度倾斜,这是为了不让雨水骈集,压损房梁,让雨水快速地流走。反观棺材的顶盖也是制作倾斜角的。
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很早便知道把棺材制作成这种样式(一头大一头小),是很符合人体结构的。
我们人体的上面是肩膀宽,而下肢窄。躺进棺材时,也要让死者躺得舒适,这是古人们最后能为逝者所做的了。
最后则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干系了。
绝大数人有所不知,整个棺材其实由四个部分组成。
最上面的称为“棺盖”,最下面的是“棺底”,两侧长板叫做“棺墙”,前后短的则为“棺回”。
“棺回”则大有门道可讲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为讲究“生死轮回”,这个“棺回”代表着人们对逝者生的寄托。
棺材正是因为高低大小有区别,因此这个“棺回”的大小随之也有所不同,象征着阴与阳两界,万物来自阴阳。
小小的棺材却有着古人大大的智慧,不仅意寓着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祝福,以及虽为阴阳两相隔,也期望能有所沟通的愿望。
这便是棺材为何制作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矮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