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局势下,公开向中国“发难”的国家并不多,但太平洋岛国帕劳却成了例外。在短短13天内,帕劳总统惠普斯连续两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甚至警告中国“尊重”其所谓的“海洋主权”,一时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猜测。对于这一系列高调言论,中国外交部也做出回应,以冷静而有力的立场反将一军,不仅回击了帕劳的无端指责,还向这个小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事情的开端发生在10月31日,当时惠普斯指责中国“侵犯”帕劳的专属经济区,还宣称中方对帕劳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施加压力,暗示中国限制游客前往帕劳旅游。短短不到两周后的11月12日,惠普斯再次发声,声称中国“侵犯”了帕劳的海洋边界,并表示帕劳方面已多次“举旗抗议”。他一连串的“指控”直指中国,不仅试图将中方塑造成“无视国际规则”的一方,还通过宣称“举旗警告”来展示帕劳的强硬立场。
但帕劳总统的言论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抗议,更深层的动机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从背景来看,帕劳作为台湾地区的少数“邦交国”之一,一直是台湾当局着力拉拢的对象。近年来,台湾当局的“邦交国”逐渐减少,目前只剩下包括帕劳在内的12个。赖清德政府自然不希望看到“邦交”进一步流失,特别是对于帕劳这样一个太平洋岛屿国家,在地理和外交上都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因此,惠普斯借此机会将矛头对准大陆,表面上是对中国的抗议,实际上则是在向台湾当局“喊话”,试图获取更多“援助”。
近年来,台湾当局为“稳住”邦交国不遗余力,不仅通过金钱援助支持帕劳,还不断给予更多外交上的资源。惠普斯的“举旗警告”似乎也是暗示台湾当局,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经济支持,帕劳可能不会继续维持这层关系。从这一角度看,惠普斯的所谓“抗议”似乎更像是与台湾当局的政治交易筹码,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逼迫台湾当局加大援助力度,以保障帕劳的经济需求。
另一方面,帕劳总统在国际事务上的“挑衅”也不乏讨好美国的意图。帕劳在安全和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惠普斯在过去一贯的亲美言论便足以证明其外交立场。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多次公开宣称帕劳的安全“是美国的一部分”,并强调帕劳会坚定站在美国一边。对于帕劳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公开与中国对抗不仅能吸引美方关注,更可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安全承诺”。惠普斯的“对华强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美表忠的方式,以此希望美国能给予帕劳更长远的支持。
在面对帕劳总统的指控时,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可谓冷静而有力。在11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强调,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一直依法依规开展远洋渔业和科学研究活动。林剑的一席话不仅否认了帕劳的指控,还以理性姿态回应帕劳的无端挑衅。通过这番表态,中国展示了自身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责任心,也用实际行动驳斥了帕劳的所谓“举旗警告”。
而在更早前的表态中,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曾就帕劳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问题明确发声。她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183个国家与中国在“一中原则”下建交,帕劳和台湾地区之间的“邦交”关系只是极少数“逆流”的残存。毛宁还敦促相关国家尽早“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并要求这些国家履行国际法义务。毛宁的发言不仅表明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还用事实提醒帕劳,站在台当局一边并不符合国际主流态度,早日切割与台湾的关系才是符合国际法和历史潮流的选择。
帕劳总统的接连两次指责显得“话锋”十足,但中方的回应则显得平静而坚决。外交部在回应中不仅指出帕劳的指责毫无依据,还强调中国的科考活动是公开透明、符合国际规定的。这一切似乎也在表明,中方并未因帕劳的无端指控而受到影响,仍然保持在国际事务上的理性和克制。
作为一个小国,帕劳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的背后,存在不少权衡。对于帕劳而言,选边美国和台湾不仅意味着经济援助和安全保证,更是一种外交策略。帕劳的“安全网”几乎全靠美国,而其与台湾的关系更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惠普斯以海洋边界问题为借口,实际上是在向美台两方讨价还价,试图通过对中国“举旗警告”来获得更大外交利益。
但在这样的博弈中,帕劳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作为一个仅有1.8万人口的岛国,帕劳一味迎合美国和台当局,不仅会损害与中国的关系,还可能在未来的外交道路上越走越窄。小国的外交策略往往需要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但惠普斯在上任后的一系列行为显然偏向于单边选边,这样的举动可能在未来为帕劳的外交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外交场上的较量从来都不是表面上的对抗,而是一场场微妙的利益权衡。帕劳总统惠普斯在短期内对华发难的背后,其实是为了向美台表忠心,而中方的回应则彰显了大国风范,通过合理的外交表态,展示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帕劳的举动可能在未来继续引发争议,但这一小国在国际博弈中的选择注定会受到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