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13】作为春秋小霸,为什么郑庄公死后,郑国迅速衰落

春秋史话 2024-03-10 00:48:25

其实郑国的衰落与郑庄公死亡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雷很早就埋下了,不过是什么时候爆的问题。

埋雷的是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当初他为了躲避犬戎祸乱把郑国往东迁,也是费尽了心机。

郑桓公和太史伯经过讨论分析,认为郑国的最佳落脚地点应该是中原地区,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这个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周边是郐国、虢国、胡国、戴国、许国、陈国、宋国、卫国,都是中小型封国,国力不强,国君智力比较中二,郑国不会直接面对大国,更容易立足并发展起来。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明智之举,郑国三代国君利用自己天子卿士的身份很快站住了脚,并且逐步地侵吞掉其他小国,成为一个中型体量的诸侯。

尽管发育的手段有些猥琐甚至无耻,但是成长的势头以及结果不容小觑,以至于引起齐国、鲁国的重视,相继与郑国结盟。

当郑国灭掉周边小弟后,问题终于暴露了,它没有了缓冲带,需要直接面对其他大国了。恰恰此后晋国结束内乱,楚国壮大意图北上,秦国也时时向山东诸侯秀一秀肌肉。

处于东周版图正中央核心地带的郑国成为众矢之的、四战之地,东南西北四位大佬不仅经常把郑国当做经验副本,而且强迫它和自己站一队。

郑国往往因为选边结盟问题,将就一方而得罪另一方,于是只好做墙头草摇来摆去,在夹缝中以一种摇曳的姿势委屈了几百年。

东周初,郑国国君一直是天子卿士,虽然要为天子的日常消费花点小钱,但是可以假借天子之命获得政治优势。

由于郑庄公过于强势,周桓王并不愿意像祖父一样长期被胁迫,他们之间很快闹掰。见面后甚至没有君臣礼仪,差点互相揪着头发吐口水。

郑庄公对周桓王这个小屁孩的行为非常恼火,以至于气得浑身发抖忘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盛怒之余抢收了京畿的粮食,并断绝了日常经济援助,周桓王不得不硬着头皮派人去鲁国借点大米。

吃饱了的周桓王希望通过一次军事行动找回场子,重新树立天子威严。可惜他自己没实力,还集结了一帮废物小弟。几乎从没打过胜仗的蔡卫陈联军,遇到郑军只觉得两腿之间有一股强烈的尿意,逃跑的时候味道很大,对手无法深追确实提高了生还几率。

繻葛之战差点射死周桓王,天子颜面无存。诸侯可以殴打天子,标志着周王朝彻彻底底进入了实力说话的时代,礼乐的遮羞布可以扔到垃圾桶里。

郑国的政治优势就这么被自己碾碎。

集团衰败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内部混乱,尤其是君主独裁制度的国家,内乱可以迅速毁掉祖辈积蓄的一切。

郑庄公宠子,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在各种势力的干涉下,短期内相继成为君主又很快被别人取代,统治者频繁更迭导致郑国业绩猛然下跌,发展的脚步因严重内耗戛然而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