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骥老中医:通幽汤治疗便秘经验,屡用屡效!

元绿说健康 2025-03-01 00:23:48

沈家骥老中医:通幽汤治疗便秘经验,屡用屡效!

便秘,这一临床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显著减少,排便过程异常困难,粪便质地干硬,或伴随疼痛和不适感。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心理压力的普遍增加,便秘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许多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大便难”和“后不利”的记载,这显示了中医对便秘问题的早期关注。中医理论认为,便秘的形成不外乎虚实两端,其中虚症便秘多因病程长久,正气耗损,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减弱。进一步细分,虚秘又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气虚便秘患者往往因肺、脾、肾三脏气虚,大肠传导动力减弱,糟粕停留肠道;血虚便秘则多见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的患者,肠道蠕动乏力,血液运行不畅;阴虚便秘则是由于阴液匮乏,肠道失去润泽,大便干燥难排;而阳虚便秘则是由于肾阳虚衰,肠道失去温煦,阴寒内生,大便艰涩难出。

沈家骥老中医对便秘的理解独树一帜,他认为便秘的病理机制深植于全身气机紊乱与运化功能的衰弱之中,这与中医理论中的肝胆、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

在沈家骥老中医看来,便秘不仅仅是肠道局部的病变,更是全身气机升降失衡的外在表现。情志不舒、久坐少动、饮食无度、阳气不足及气血亏虚等因素均可影响气机的正常运行,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受阻,从而形成便秘。因此,治疗便秘的关键在于调畅气机,恢复肠道的正常运化排泄功能。

沈家骥老中医自拟通幽汤治疗便秘的方剂。通幽汤由瓜蒌壳15g、枳实15g、厚朴30g、柴胡15g、郁金15g、川楝子15g、鸡内金15g、藿香15g、生大黄3g及甘草30g等多味中药,每味药物均在其独特作用中发挥效用,共同构成了行气导滞、调畅气机、通涤肠道的完整治疗体系。瓜蒌壳以其导泻之功,促进肠道蠕动;枳实与厚朴则强化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推动糟粕下行;柴胡、郁金、川楝子协同疏肝解郁、利胆行气,调和肝胆气机以助脾胃升降;鸡内金消食化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缓解胃肠不适;生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针对热结便秘尤为有效;甘草则作为调和诸药的角色,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沈家骥老中医在临床应用通幽汤时,强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及病程进行灵活加减,以达到个性化治疗的效果。例如,对于腹胀痛甚的患者,可去黄芪加延胡索以加强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伴有会阴下坠感的患者,可加入柴胡、升麻以提升阳气,缓解下坠不适;对于纳差食少的患者,则可加入鸡内金、焦三仙等消食化积药物,以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此外,对于便秘日久引发肛裂、痔疮出血的患者,通幽汤中还可加入地榆等凉血止血药物,以减轻出血症状,促进创口愈合。

医案一:

患者甘某,女,42岁。主诉排便困难一年余,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大便干结,3-5日一行,排便时需用力,有不尽感,伴有腹胀、口干、心烦、失眠。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肠鸣音正常。中医望诊: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润肠,行气通便。

具体中药处方:

通幽汤加减:瓜蒌壳12g,枳实10g,厚朴15g,柴胡10g,郁金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5g,藿香10g,生大黄6g,甘草6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开始服用通幽汤加减方,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一周后复诊,大便已转润,2日一行,腹胀减轻,但仍有口干现象。原方中加入生地黄15g,玄参10g,以增液润燥。

两周后再诊,患者大便正常,每日一行,腹胀消失,口干缓解,睡眠改善。继续服用原方两周以巩固疗效。

医案二:

患者王某,男,58岁。主诉排便困难三年,症状持续。患者大便干结难下,5-7日一行,排便时需用力,伴有少腹胀痛、畏寒、四肢不温。体格检查:腹部软,无压痛,肠鸣音减弱。中医望诊: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原则:温阳益火,健脾润肠,行气通便。

具体中药处方:

通幽汤加减:瓜蒌壳12g,枳实10g,厚朴15g,柴胡10g,郁金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5g,藿香10g,肉苁蓉10g,肉桂5g,干姜6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开始服用通幽汤加减方,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一周后复诊,大便稍转润,3-4日一行,腹胀痛减轻,畏寒感有所缓解。原方中加入黄芪15g,白术12g,以增强温阳健脾之效。

两周后再诊,患者大便已转正常,2日一行,腹胀痛消失,畏寒感明显减轻。继续服用原方两周以巩固疗效。

医案三:

患者马某,女,35岁。主诉排便困难半年,症状加剧。患者大便干结,2-3日一行,排便时需用力,伴有胸闷、胁痛、情绪烦躁。体格检查:腹部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中医望诊: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润肠通便。

具体中药处方:

通幽汤加减:瓜蒌壳12g,枳实10g,厚朴15g,柴胡10g,郁金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5g,藿香10g,生大黄6g,白芍15g,炒麦芽10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开始服用通幽汤加减方,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一周后复诊,大便已转润,2日一行,胸闷胁痛减轻,情绪烦躁有所缓解。

原方中加入合欢皮10g,夜交藤10g,以加强疏肝解郁之效。

两周后再诊,患者大便正常,每日一行,胸闷胁痛消失,情绪稳定。继续服用原方两周以巩固疗效。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