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逃婚,她到南洋教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又成了国内一名人的小三儿,还资助了名人500大洋办教育。
国内名人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与她订婚后,却又与第四个女人难舍难分。由此,她与国内名人和第四个女人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感情纠葛。
她就是林维中,国内名人就是词作家、剧作家、诗人、文艺活动家田汉。我们的国歌就是由田汉作词的。
林维中原名林素斐,1900年生于苏州一个富裕家庭,后来,林家搬到上海居住。
林维中在上海就读的学校,是犹太籍地产大亨哈同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附属女校。在这所学校里,林维中因为才貌双全,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连哈同的夫人罗迦陵都注意到了出类拔萃的林维中,想聘她为儿媳妇。
罗迦陵是中国籍,她与丈夫哈同不曾生育,就分别领养了许多孤儿。单是罗迦陵就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其中一个儿子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为儿子相中林维中后,罗迦陵就派了一个据说由30多人组成的提亲团,带着丰厚的聘礼到林家求亲。
林家虽然家境小康,但面对这么庞大的求亲阵仗还是受宠若惊,满口应允。
但要命的是,罗迦陵和林家父母都没有征求林维中的意见。
为了逃避这段包办婚姻,林维中一气之下独自逃往南洋,靠教书为生。
在南洋时,林维中经常阅读国内发行的报纸杂志。
1925年的一天,她在某刊物上读到了田汉悼念妻子易漱瑜的《从悲哀的国里来》、《悼亡妻诗十首》等诗文,不由地被深深打动了,就主动给田汉写了一封表达仰慕之情的书信。
在国内的田汉收到海外读者写来的信,不仅很快回了信,还附带赠送了自己的一张照片。
此后,田汉与林维中鸿雁传书长达三年之久。
彼时,林维中并不知道失去原配妻子的田汉,又遵从原配的遗愿娶了第二任妻子黄大琳。
1928年的暑假,已经与田汉通信三年林维中,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从南洋归来,在上海码头与田汉有了第一次会面。
当听说田汉正在办南国艺术学院,手里正缺钱时,林维中还拿出自己攒的很久的500块大洋资助田汉办学。
1929年,田汉与第二任妻子黄大琳离婚,与林维中订婚。二人还约定等林维中结束在南洋的教学工作,正式回国后就结婚。
1930年,当林维中从南洋归来,准备与田汉结婚时,田汉身边已经有了才貌双全的安娥。
安娥是个多才多艺的传奇女性,还是中共女特工。她最初之所以出现在田汉身边,是因为受党派遣,来引导富有才华的田汉加入革命文艺阵营。
安娥来到田汉身边后,她发现两人在思想上有许多同频共振的地方,在文艺创作上又能相互激发灵感、共同精进,于是就水到渠成地与田汉走到了一起。
面对冲着结婚目的而来的林维中,已怀有田汉骨血的善良的安娥选择了主动退出。临走前,她还帮林维中与田汉布置了婚房。
田汉与林维中
安娥生下了田汉的儿子后,为了不打扰田汉的婚姻,还对田汉谎称儿子夭折了。
田汉与林维中结婚后,先后生下了一女一子,女儿叫田野,儿子叫田海云。
1935年,田汉因为参加革命工作被捕入狱。其间,林维中曾多次带着女儿到狱中去探望田汉,田汉也曾写诗记载此事。
但田汉在狱中苦苦思念的,不只是林维中,他对安娥的思念似乎更加刻骨铭心。
林维中读到田汉思念安娥的诗句后,不但勃然大怒,还生出了许多恨意。
1937年,田汉出狱后,林维中强烈要求田汉不要再参加革命工作。田汉在精神上与林维中更加疏远。
后来上海沦陷,田汉前往武汉,途中又遇到了安娥,并且知道了儿子田大畏的存在。田汉感情的天平明显倾斜到了安娥一方。
后来,田汉与安娥共同在武汉、长沙、桂林、贵阳等地辗转奔波,宣传抗日,而林维中带着一双儿女和婆婆生活在重庆。
1940年,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田汉回重庆工作。彼时,安娥和儿子田大畏也在重庆。
当林维中得知田汉经常去看望安娥和儿子后,开始大吵大闹,甚至采取了一些十分过激的行为。
后来田汉向林维中提出离婚,林维中则以500万抚养费作为离婚的条件。
田汉用了数年时间才凑了300万元,安娥又拿出了100万元,田汉和林维中才得以协议离婚。
彼时,已经是1946年了。
1947年12月,田汉和安娥受电影公司邀请一起到台湾访问。林维中则跟踪到了台湾。并在台湾媒体上发布二篇文章,公开指责、诋毁田汉和安娥。
一时间,田汉与安娥深陷舆论旋涡。
后来,田汉又在台湾和内地多家报刊上发表万字长文回应,批驳林维中的言论,向公众揭示真相。
一时之间,关于三人的情感纠葛成为顶流八卦新闻……
1948年,田汉和安娥正式结婚,二人相依相伴到1968年田汉含冤去世。
1976年,安娥去世。
1979年,田汉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开举行。
彼时田汉的前几任妻子都已离世,只有还健在林维中到场参加了追悼活动。
林维中看到田汉的骨灰盒里只有他生前用过的眼镜、图章、钢笔等物品时,不由地放声痛哭。
不知林维中的哭声里,有几分是为田汉,有几分是为自己。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田汉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但他在情感婚姻上,有时是优柔寡断,有时是既要又要的,所以才造成了与他有关的几位女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