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书法墨迹,形式多样,风格多变,有抄写诗词的,有题字题词的,有书信往来的,有电报指示的……每一种书法形式,都有鲜明的特点,写出了书法艺术的迷人韵味。
毛主席还有一种形式的书法墨迹,也不可小视,就是与亲朋故友来往书信的封面题字,也写得十分出色。书信的封面虽然寥寥数字,但在伟人的笔下也有千变万化的风姿,写得精彩纷呈,蕴藏着深厚的书法功底。
我们来欣赏一下毛主席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致冯友兰先生的信函封面手迹。
冯友兰先生其时在清华大学当哲学教授,毛主席曾与其探讨过哲学的问题,并鼓励他重新编撰哲学著作。
在这件毛主席致冯友兰先生的信函封面上,我们看到,虽然字数不多,但安排得工整精致,字迹可圈可点。
第一列“清华大学”四个字,就惊艳到我们。
“清”字字形修长,笔触清新雅逸,线条流丽润泽,左边的三点水旁,顺势而下,然后自然地上挑,带出右部,非常自然流畅。
“华”字的草字头写法,先写一短竖,再一长横,然后一短撇,是书法家经常采用的高端写法。这个“华”字,结构紧密,笔触运行轨迹交代得清清楚楚,几个横画,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柔有刚,变化丰富,写得极其出色。
接着的“大”字,字形细小紧实,笔触短小精悍,沉健有力,与开始“清华”的两个大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随后的“学”字,态势欹侧斜逸,上紧下松,婀娜多姿。
正中一列“冯友兰先生”五个字,结体松紧有度,疏密得当,字形大小排布得非常适宜,端正秀丽,格调典雅。
“兰”字点画控制得非常精准,按、提、顿、转,无一笔不精妙,有王体行书流丽妍美的风采,“生”字笔画简洁凝练,又有孙过庭小草的韵味。

毛主席的这幅信函墨迹,典雅细腻,精妙无比,把传统书法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是毛主席精美书法墨迹的代表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