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2日中国足协公布首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以来,大多数人的目光迅速转向了那些未能“入选”的俱乐部。实际上,通知中还有一句可能被许多人忽视的内容:只有经过债务清偿公示和“其他准入材料审核”的俱乐部,才能获得2025赛季职业联赛的参赛资格。
山东队赢得了2024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男子足球冠军。
换句话说,债务清偿只是准入的一个方面,而非唯一的要求。那么,“其他准入材料审核”具体涵盖哪些内容呢?
2018年,中国足协推出了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随后经过多次修订和调整,目前实施的制度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俱乐部发展架构、青少年发展计划、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教育计划以及社会责任等。其中,发展架构中的梯队建设尤为重要。
规程规定,所有职业俱乐部,包括中超俱乐部,需建立不同年龄段的梯队。其中,中超需设立6个梯队,分别为U13、U14、U15、U17、U19和U21,每个梯队至少要有18名注册球员,且这些球员必须归属俱乐部,并代表俱乐部参加相应级别的官方比赛;中甲则要求5个梯队,相较于中超,U21梯队的要求有所减少;中乙的要求是4个梯队,再次减少了U19的设定,其他基本与中甲相同(中冠不在此讨论)。
另外,俱乐部需参与一支女子足球队的运营,涵盖资金支持、后勤保障、技术指导、团队建设以及冠名等方面,球队需参加女超、女甲或女乙联赛。此外,还包括训练基地等其他内容,此处不再逐一列举。
我没有进行调查,也没有相关的数据。不过,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来执行,很多俱乐部即使不拖欠工资,也会很难获得准入资格。光是梯队建设这一项,就足以筛掉一部分。
一个事实是,像河南俱乐部这样有历史的球队,只有在李玮峰担任副总经理后,才开始“重建”并逐步完善其青训体系。其他中超新军、中甲乃至中乙的俱乐部情况也可想而知。尤其是一些原本属于业余联赛的球队,因为晋升到中乙,结果一年之后便打上了中甲。让人疑惑的是,这些俱乐部是否真的拥有4支甚至5支梯队,是否有女足,并参与相关的官方赛事。
在18强赛的首场比赛中,国足以0-7不敌日本队,前中超外援穆里奇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感叹,拥有15亿人口的国家居然无法培养出30名优秀球员。针对网友的相关提问,穆里奇提到,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俱乐部没有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他认为,三级联赛的每个俱乐部都应强制建立U11、U12、U13、U14、U15、U17、U20的青少年梯队,他表示:“这是全世界各地(除中国之外)普遍在做的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俱乐部在梯队建设方面尚未健全。根据联赛的准入规定,如果不满足这一要求,俱乐部将无法获得准入资格。
我想表达的是,俱乐部应当完善不同年龄层次的梯队建设,这可以视为一个发展目标。然而在特定时期内,比如某个赛季的联赛准入上,不必过于拘泥于这一硬性标准。换句话说,某个赛季的准入条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否则,若将其作为刚性要求提出,实际上可能难以实现,这样只会导致自我束缚,反而增加争论。
可以说,联赛准入规则的更新是相当必要的。至少,作为管理机构,经过全面考虑后,应该对2025赛季的准入标准提出更清晰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先清偿欠薪和债务。其他要求可作为参考条件或一般性标准提出,并设置整改完成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