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寒假,两万余名安徽农业大学学子走进田间地头、湖泊山林、企业车间、种养基地、社区乡村,在一线参与寒假“三味”(农味、趣味、品味)思政作业活动,寒假生活收获满满。
在安庆菜子湖畔,白头鹤振翅飞过学生的笔记本;在皖北麦田里,冻红的双手记录下土壤墒情……沾着露水、带着草屑的寒假作业,让农业教育从课本里“长”出了新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始终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就像水稻抽穗需要阳光雨露,年轻学子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滋养。大学生撰写“农味十足”的寒假作业,亲身接触“三农”,有助于从情感上理解和认识农村、农业和农民,让服务“三农”更加接地气。一份份“农味十足”的寒假作业,一次次“土里土气”的田间行走,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强农先锋。
“农味十足”的作业里藏着乡村振兴密码。据报道,安徽农业大学鼓励学生写“农味”作业已有5年。这些年来,数万名学子提交的共1.6万份“农味”作业,既是个人成长的日记,更是农业强国的答卷。
有人为滞销农产品设计包装,让“土特产”变身“潮品牌”,走出农村、畅销远方;有人研发智能灌溉系统,让“望天田”变成“科技园”,稳产高产、旱涝保收……借由这些写在广袤田野上的寒假作业,课本上的专业概念成为现实里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写下的是经过调研、深思形成的文字,提供的是促进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个性化方案。
“农味十足”的寒假作业,是激发大学生强农兴农之志的催化剂。当大学生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到乡村的质朴、农业的广阔和农民的辛勤,就会在感性上、理性上对“三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激发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正如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所说,只有让大学生亲身接触“三农”,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教育如同育种,方法对了才能长出好苗子。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举措是培养人才的有益探索。布置带“农味”的寒假作业,可以引起大学生对“三农”的关注,引发他们对“三农”的兴趣,引导他们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课堂延伸到阡陌间,作业散发出稻草香,人才培养接了地气,人才成长扎下了深根。一项项实践成果印证了,培养大学生既要“顶天”瞄准科技前沿,也要“立地”扎根乡村沃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带着草叶清香的寒假作业,记载着学子的成长脚步,铺就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之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者丨煦风
编辑丨邱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