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外交主官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展开长达4小时的会谈

舰载武器杂志 2025-02-21 15:42:56

据新华社报道,美俄外交主官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展开长达4小时的会谈,这一会谈备受瞩目,因为它发生在俄乌冲突升级的大背景下,自2022年2月起,俄乌冲突便持续占据着国际新闻的重要版面,深刻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此次美俄会谈意在为重启双边关系寻找契机,同时也在试探着为结束俄乌冲突启动谈判,这无疑给陷入僵局的俄乌局势带来了新的曙光。

此次美俄利雅得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果。双方在多个关键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达成共识,承诺加大力度为俄乌冲突地区的平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双方还就部分地区的临时停火安排进行了讨论,期望能为当地民众创造相对安全的环境,让饱受战火摧残的人们能有喘息之机。在战俘交换问题上,也确定了初步的框架,为后续相关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果表明,美俄双方都在积极推动冲突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

普京(资料图)

但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会谈所取得的进展只是触及了俄乌冲突的表面。在领土争端这一核心问题上,双方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共识。克里米亚以及原乌东四州的归属问题依旧悬而未决,俄罗斯方面强调这些地区已“永远”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然而乌克兰和西方部分国家坚决不予承认。安全保障方面,俄罗斯始终要求北约停止东扩,为自身构建一个安全的战略缓冲地带,可美国和北约对此并未给出明确且令俄罗斯满意的回应。这意味着,只要这些深层次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俄乌冲突随时可能再次激化。

美俄会谈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反应,乌克兰和欧洲方面的态度尤为值得关注。乌克兰未获参会邀请,这让乌克兰政府深感不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方对沙特会谈“一无所知”,并且强调如果乌克兰没有参与其中,那么将不会承认美俄达成的任何协议,还坚称美俄会谈“不会产生任何结果”。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强调,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纳入对乌克兰“坚定且可信”的安全保证。

英国首相斯塔默(资料图)

欧洲各国在对待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存在严重分歧。英国首相斯塔默宣称,如果需要,英国将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作为和平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法国也提议派遣一支“保障部队”,驻扎在乌克兰未来的停火线后方。德国、西班牙却对此表示反对。这种分歧反映出欧洲各国在自身利益与地区稳定之间的艰难权衡,也凸显了欧洲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且有效的应对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复杂的局势中,美国出现了让中国出兵的提议。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美国官员提议在乌克兰停火的情况下,派遣包括中国和巴西等非欧洲国家的军事人员参与维和。美国此举有着多方面的意图。美国试图通过让中国参与维和,减轻自身在俄乌冲突中的责任与负担。长期以来,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外交斡旋,都耗费了美国不少精力。若中国出兵,美国便能减少自身的投入。美国还企图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通过让中国参与维和,来制衡俄罗斯,达到其地缘政治目的。

俄乌冲突(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这一提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明确回应:对假设性的问题不做评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公正,已在多个场合重申这一立场。这短短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轻易被他国的提议所左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既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也没有加入西方对俄制裁的行列,而是坚定地站在中立立场上,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冲突。

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域有着丰富且辉煌的历史。自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累计派出数万名维和人员,分布在全球多个冲突地区,为维护当地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参与的维和任务,无一不是严格遵循联合国框架,并且经过冲突各方的一致同意。美国提议的乌克兰维和行动,缺乏广泛的国际共识,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理由介入。

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出兵乌克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一方面,这可能会让中国陷入美西方的地缘政治博弈之中,无端消耗大量的军事资源和外交精力。另一方面,中国出兵也未必能得到俄乌双方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一致认可,甚至可能会被误解为中国在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0 阅读:6

舰载武器杂志

简介:军事武器类自媒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