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节”里的“知产”陷儿

公证维权 2019-09-11 17:17:07

中秋临近

今日小编想要谈谈

节日里隐藏的知识产权

(大概是职业病吧,科科)

关于专利

专利CN201330468005.3、CN201330468832.2等保护北京稻香村月饼。

专利CN201310040294.6,公开了仿真嫦娥奔月设备。

此专利通过仿真嫦娥在滑索上的移动,模拟出嫦娥奔向月亮的场景;灯盘上的灯光按照轮廓板的投影分组,控制器控制灯光组逐层点亮,形成月亮从初月到满月的渐变过程;仿真月亮画通过电机的带动,在上转轴及下转轴上转动,用画面重现了嫦娥奔月的场景。

专利CN200730149190.4,保护了一种月饼包装红膜。

2006年5月,

中秋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纵观节前节后的气氛,

小编不禁发现:

其商业氛围浓于文化,

中秋节俨然成为“月饼节”。

“知产”陷儿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发展至今,中秋节和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食品总是在传承和创新的矛盾中前行。德芙推出了巧克力月饼、星巴克推出了咖啡月饼、德芙推出了巧克力月饼、哈根达斯推出了冰淇淋月饼……随着月饼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进军月饼市场,商家纷纷在月饼制作中找寻创意,而在以技术创新来顺应潮流之时,月饼企业在进军国内外市场时还面临一定的专利侵权风险。

中秋临近,各路月饼卖得愈加火热。小编发现,不少的知名月饼已成为黄牛的目标,代购报价比官方售价高出不少,且多数餐饮企业也正在借助月饼寻求已有资源最大化利用,资源的“争斗”激烈。另一方面,在月饼品牌不断发扬的时候,不法商家也动起了“歪脑筋”,盗用他人的月饼制作工艺、花样来“蹭热度”。早在九月初,各类食品、餐饮企业就在销售月饼的能在短暂商机中取得收益,加剧了市场竞争,现如今更多的茶饮、甜点,甚至是网红山寨货拦路而出。假冒品牌、“问题”月饼扰人眼球,你确定买的是真月饼?

中秋节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理应秉承传统文化精髓,

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嗯,没错!)

知产保护

保护月饼的知识产权,正是传承月饼配方、弘扬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作为时令商品,月饼的销售时期固定且短暂,一旦遭遇侵权,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功阻击侵权商品的销售。

因此,相关权利人应尽早将其无法通过商标、实用新型等进行保护的专有商品、服务在推向市场之前,以照片、视频的形式第一时间上传至公证云电子数据保管平台,由公证机构对其创意进行确认与保护,当第三人抄袭或使用该商品、服务创意时,可以进行有效维权。

社会公众也应当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在以中秋文化素材为切入点进行再度创作的时候,进行权利预登记,在获得正式授权之前将专利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且有效保护自己的权利;认准专利及注册商标等标识,不购买涉嫌侵权商品。

最后祝大家:

中秋节快乐!

(过个好假期呀)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