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东部的冲突仍在持续,表面上看是民族矛盾的爆发,实则又是一场围绕战略资源的激烈博弈,其背后更是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角逐。

2009年3月,刚果(金)反政府武装“保卫人民国民大会”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加入政府军。2012年,忠于原“保卫人民国民大会”的一些官兵发动兵变,组成新的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并在刚果(金)东部发动攻势。
进入2025年,M23组织实力突飞猛进,而且据媒体报道,M23纪律严明,战术非常多变,分割进行包围,迂回穿插,步兵和坦克再加上无人机协作下,以闪电战方式攻占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市,控制了包括贸易重镇布纳加纳、钶钽铁矿城镇鲁巴亚在内的多个战略要地。这些地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全球钴和铜的核心产区。刚果(金)、联合国官员和一些西方国家指认卢旺达“出兵支持‘M23运动’”。卢旺达否认这一说法。

刚果(金)如同一个沉睡的巨人,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也埋藏着无尽的风险。 这片土地富饶的矿藏资源,特别是铜、钴等,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点燃了冲突的导火索。
中国、美国等世界大国,都在刚果(金)的矿业资源中投入了巨资,也因此卷入了这场复杂的博弈之中。
中国企业,例如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的资产主要TFM和KFM两座矿山。2024年洛阳钼业产铜65.02万吨,钴11.42万吨,基本全部来自刚果(金)的两大矿山。刚果(金)2024年数据尚未公布,但2023年,刚果(金)的铜矿预计产量为56万吨,钴产量约为13万吨。整体而言,洛阳钼业是刚果(金)矿业最大的开发者。尤其钴产业,2024年全球钴产量预计为30.5万吨,洛阳钼业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7.44%,毫无疑问的“世界钴王”。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M23控制周边区域,洛阳钼业被迫缩减2025年产能规划。同时,自2月22日起,刚果(金)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以控制国际市场上电池金属的供应过剩。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洛阳钼业可能会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而在冲突未见好转下,响应风险仍在不断增加。

美国曾经在刚果(金)有大量投资,比如洛阳钼业拥有的TFM和KFM,都曾是美国公司手。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让美国人意识到“在非洲棋盘上行军,美国的短视”。
为削弱中国对钴的“全球控制力”,美国政府正积极鼓励西方企业收购刚果(金)的钴矿项目,同时阻挠中国企业收购关键矿场(如Chemaf钴矿),并以“人权审查”为由限制中资项目融资。
刚果(金)内部而言,也一直在想法打破对中国矿业的依赖。刚果(金)矿业部副部长马塞林·帕鲁库公开表示, “我们目前80%的矿产合作都与中国有关,这对于国家经济而言,是一种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像沙特这样的新投资者。”
2月24日,据外媒mining.com报道,刚果(金)总统提议,允许美国和欧盟获得该国庞大的矿产资源,条件是换取他们的干预以结束目前进行的军事冲突。
于中资而言,在刚果(金)矿产资源竞争会愈演愈烈,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