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传统节日“填仓节”:“此日三要填,添财添福气”

嫱嫱聊玄学 2025-02-22 13:04:50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日子

其实是一个

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传说是仓王爷的生日

这个节日就是“填仓节”

每年的正月二十五

在古代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现在大多是北方人过此节

为了莫忘老习俗

今天给大家详细全面地介绍一下这个节日

填仓节的含义

填仓节,又叫 “天仓节、 “添仓节”。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人们为来年美好生活而祈福,希望钱满仓、粮满囤,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 (正月) 廿五日为填仓节。” 这一天,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草木灰围成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 “小天仓”、 “小添仓”; 大填仓则在二十五。

《介休县志》:二十日,名 “小天仓”。 煮黄米糕,燃灯礼佛。

《大同志》:二十日,为 “小添仓”; 二十五日,为 “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然而,这个传统的节日习俗目前只在农村少部分人家沿袭着,如今, “填仓节” 这个节日已慢慢淡化了。

填仓节的来历

关于此节有一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中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

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填仓节的习俗

1、这天不仅要填外仓,还要填内仓:

这天要保证家里的放粮食的器具,都不要空着。有讲究的人,这天还会用面蒸制“圣虫”放在米缸当中,等到二月二的时候再将其取出吃掉,有“钱粮满仓不受穷”的寓意。

2、蒸制食品

填仓节这天要吃蒸的食物,寓意蒸蒸日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做法各不相同,但是目的相仿,都是希望风调雨顺,百姓不愁吃穿,生活越过越红火。

3、祭奠仓官

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祀仓神,每到这一天都要举行进行祭奠、纪念仪式,有的是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有的是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 借此祈求一年中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添购米面

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一些上年纪的人都喜欢去买一些米、面,因为在以前,填仓节这一天讲究喜进厌出,所以不管家里贫富情况如何,粮仓里都要添足粮食,水缸里添满水,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家里不愁吃穿。

5、添购米面

在旧时正月二十五这天是必须要打扫庭院的,用笤帚将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扫除昆虫以防虫害,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

“填仓节”这个春节的最后一个节目,它承上启下地给春节画上圆满句号。这一天其实也包含着古人的智慧,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这些工作不仅是为粮食丰收提前做好准备,也是对土地的感恩与对未来丰收的祈愿。

“民以食为天”,填仓节不仅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更寄托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丰衣足食、生活美满。现在的我们科技飞速发展,人才辈出。禾下乘凉已不是袁公的一个梦,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但仍然怀着感恩的心,贯彻节约粮食的思想。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