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打满“唯一”的前蜀永陵,到底隐藏了多少传奇?

探文化古今 2024-09-06 14:30:58

一座隐匿千年的帝陵

唯一把地宫建在地上的帝王陵

唯一一件帝王写真塑像

唯一确定帝王使用的文物

这是一座被打满“唯一”标签的帝王陵——永陵

永陵地宫

前蜀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永陵的主人王建,许州舞阳人,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家庭,早年靠杀牛偷驴和贩卖私盐为生。唐末,王建随僖宗逃到四川,因护驾有功,从一个神策军小卒升至刺史,唐昭宗时王建被封为蜀王。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也就是历史上的前蜀。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后被葬在永陵。

纵览王建这一生,从一个无赖一跃成为开国皇帝,也是非常传奇了,那他的永陵又有什么传奇等着我们呢?一起去看看吧!

永陵

01

永陵?琴台?千年的误会

永陵未发掘之前,历尽千年沧桑渐被后人忘却,在历史典籍和当地传说中,永陵被称为琴台,据说是西汉时期成都籍大诗人司马相如的居址。琴台这个名称初见于5世纪前后的史籍,或许是因为司马相如浪漫传奇的生平,琴台自唐代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游览吟咏的胜地。

永陵外景

永陵因何被误传为琴台仍是个未解之谜。直到南宋,这两个地名在史籍中依然独立存在。而元代后,往往只知琴台、不知永陵,可能是永陵和琴台都在成都西郊吧。显然琴台应当只是一个较小的土丘,可能已被夷为平地,人们便逐渐把高大得多的永陵封土堆附会为琴台,并在上面修上了琴台建筑。

1940年秋,成都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躲避日机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成都西郊五里铺的“琴台”遗址下挖建防空洞,工人在土丘西北侧掘开一洞,深至4米余时,发现了一面砖墙,开始认为是汉时琴台遗存,便报告当时西南地区最具声誉的考古学家、时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冯汉骥。通过现场考察,冯汉骥认定此遗存为一座墓葬,从砖的形质上,推断时代不会太早。但当时无力展开发掘,遂将此洞回填封闭。

发掘王建墓期间冯汉骥先生与学界友人在四川博物馆合影(1942年摄于四川郫县犀浦,左起:吴金鼎、王介忱、高去寻、冯汉骥、曾昭燏、李济、夏鼐、王明达)

1941年,“四川博物馆”成立,冯汉骥先生担任首任馆长,并开始拟定“琴台”的整理发掘工作。永陵发掘工作自1942年9月15日开始,于11月底结束第一阶段的发掘,共发掘出土了石像、谥宝盤及玉册等文物,并确认了该墓葬为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寝,至此永陵才得以正名。

墓室都是地面起拱

永陵与之前的帝陵不同,并未深埋地下,而是从地面浅处修筑,埋在封土之内。因此永陵实际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墓室建于地面上的陵墓,唯一一座地上皇陵。墓室采用地面起拱形式,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是非常少见的。有学者研究推测,可能是受成都的地下水位很高的影响。

为了确保地表陵墓经久不衰,墓在建造时采用了内室外砖的结构。从里面细数,一共是十四道红沙石的券拱构成。拱形从建筑学来说是抗压的,外面还有五万多匹巨大的青砖呈纵列式的护拱。如此牢固的建筑结构,确保了陵墓屹立了一千多年都没有垮塌。

券拱

02

精美的石刻和造像!

永陵分前、中、后二室。其中中室最大,后室次之,前室最小,每室之间以木门间隔。中室是全墓的主体,在中央稍偏后的地方是棺床。床作须弥座式,上铺层珉玉板,玉板上是三层木台阶,台阶之上为棺椁。

中间玻璃围住的就是棺床

永陵最珍贵之处在于棺床四周或舞或奏的乐伎浮雕,这些乐伎位于棺床东西南三面,共24人,其中舞者2人,奏乐者22人。东面刻正鼓、齐鼓、和鼓、吹笛、吹篥、拍板、羯鼓、答腊鼓、毛员鼓、鸡娄鼓等10幅。南面刻舞蹈者2幅,弹琵琶、拍板各1幅。两个舞伎长袖轻拂,举足踏节,婀娜多姿。西面刻吹排箫、弹筝、吹小篥、弹箜篌、吹叶、吹笙、吹贝、击铜钹、击羯鼓等10幅。

击鸡娄鼓乐伎

击拍板乐伎

这组石刻是唐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伎乐队的再现,栩栩如生,浮雕上既有周秦以来的传统乐器,又有传入的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乐器,可以称得上是一支中西结合颇具规模的混合乐队。

棺座四周的莲花雕刻

棺座四周侧面与石床前面雕刻的题材有龙、云纹、兽、禽鸟,连续上下串枝的花朵、西番莲、莲瓣等。棺床两侧还列置半身圆雕十二力士像。每位力士均身着铠甲,有的头发高束,有的戴着头盔,面向棺床,圆睁怒目面部表情及身体姿势皆不相同,都是手置于棺床下作扶抬的动作,神态沉着勇猛。

力士像

棺床四周为什么要雕刻这些舞伎、乐伎和力士像?

王建墓中须弥座式棺床、二十四伎乐与莲花以及十二半身像等都带有非常浓烈的佛教元素,所以有专家推测棺床二十四伎乐的雕刻体现了佛教西方净土的思想,而抬棺十二半身像则是药师净土中的十二神将。

总之,无论是否代表西方净土、药师净土,王建渴望死后进入极乐世界的愿望是肯定的。

后室安放着一座石床,这是仿照王建生前御座或御床而设计的。石床是全墓最为庄重的地方,上置王建石刻座像一尊,这座雕像也是目前我国历代陵墓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帝王写真塑像。

王建本人塑像

石像上的王建浓眉大眼,隆准高颧,神态自然,整个形象为一英武威严的老者,与史籍记载王建“龙睛虎视”“隆眉广颡,壮貌伟然”十分吻合。

03

兔头龙身,这是什么动物?

皇家帝王生前崇尚德字,死后也想青史留名,于是,谥号制度产生了,与此同时,在为逝者颁发谥号时,人们也同样会为其雕铸谥宝。谥宝是雕刻谥号的印玺,印玺的样式也是仿照亡者生前所用印玺的样式。

前蜀王建谥宝 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

王建墓出土的谥宝正上方,居然还趴伏着一只谜样的动物,它似兔似龙,具有兔子的头部特征,又拥有龙的身体姿态,难道这就是兔头龙?前蜀皇帝为何要使用一个兔头龙进行陪葬?

首先,前蜀皇帝王建自己就是属兔之人。在我国历史中,属相为兔的皇帝不在少数,包括东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文帝曹丕等,大多数属兔的皇帝都是一代明君,故此,王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属兔明君中的一员。

前蜀王建谥宝

第二个原因是王建试图顺承天道,增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在王建还没有当皇帝之前,曾经嘱咐手下在蜀中地区散布“兔子坐金床”的谶语,以此来预示属兔的人要当皇帝,让自己的皇位变成真正的君权神授。

最后一点是,王建在当上皇帝的那一年正好是兔年。王建认为,无论是自己的属相还是登基年份,都与兔子有关,故此才会将兔子摆上崇高的地位。

04

王建本人用过的玉大带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还有一件非常特别,就是玉大带,它担起了两个唯一:是迄今所知唐、五代时期唯一一件完整的成套玉带,也是唯一一件确定为帝王本人所使用的玉带。

玉大带 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

大带由七方銙(kuǎ)、一方䤩(chá)尾、两节革带和一对银扣组成,十分精美。不仅如此,玉带䤩尾背面还刻有铭文,记载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玉带䤩尾背面铭文

铭文大意为:公元915年的一个深夜,后宫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烧毁了王建收藏奇珍异宝的百尺楼,无数珍宝被化为灰烬,唯独有一团宝玉虽经烈火的焚烧却完好如初。在王建看来,这劫后无恙的宝玉似乎就是天生神物,对这团宝玉珍爱有加,遂命玉工将它雕成玉带,随身佩戴。时隔三年,王建去世,玉带也被他带到九泉之下。

相比于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望江楼,永陵在成都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实在不起眼。不过,作为一座地上皇陵,永陵,似乎又实现了王建想要进入极乐世界的愿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