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国展的行书,看似眼花缭乱,其实一言难尽

禅书愿悟道 2024-05-11 05:37:19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行草书,日前在山西分展区展出,其中展出行书作品237件,草书作品182件。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亲临现场,与众多书法界业内人士共襄盛举,可谓宾朋满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编这里只谈一谈入展的行书。就所有的书法体裁来说,行书创作应该是最难把握、最不容易出彩的书体。作品既要有根源,又要有创新;既要站得稳,又要动如风;既要业内人士认可,又要普通大众喜欢,确实殊为不易。

观览这些入展的行书,看似琳琅满目,多姿多彩,风格各异,其实大多数也就是这几年流行的书风为主体罢了,并没有什么亮眼的作品。

摘编展出的一些大字行书作品,与大家分享,并简单评述。

就这些入展的作品来说,大体上还是以颜真卿、米芾、王铎的书体风格为主,个别有何绍基体的特征。编排布局上,参以黄庭坚的章法架构,再加上作者一些自己的行笔习惯,就构成了一幅作品。所以,许多作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突出的作品。

特别是,有多幅作品字型的写法大体相同,特别明显的是“声”字、“行”字、“人”字、“色”字等,结体与运笔技巧大都一致,笔画俯仰的角度也有雷同,许多字的竖画有故意拉长的做作之感,缺少随形就势、随机应变的自然呵成之气。

一些作品,作者的书写习气过重,入帖不深,运笔太过随意,缺乏应有的骨力和韵味,字体的上下牵丝连接,也比较生硬唐突。许多作品还是受时下流行书风的影响,不论是结体、笔法或章法,都比较平庸,有投机取巧之嫌,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传统精致细腻、典雅正大的大字行书,更不见踪影。大众喜闻乐见的王羲之、蔡襄、赵孟頫等端庄俊俏、儒雅流丽一类风格的作品还是比较乏缺。

所以,创作出有鲜明特色而又雅俗共赏的行书作品,必须要下大苦功,取法经典,坚守正大气象,融会贯通,才可能在博大的书林里开出夺目的花。

0 阅读:0

禅书愿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