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预热了小半个月的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终于结束众筹,正式开售。相较于999元的众筹价,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正式售价稍有上涨,来到1199元。和上一代产品类似,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替换不同的镜框款式,框架每款售价199元,可以说相当实惠。
雷科技发现,从功能上看,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较上一代的升级并不大,同样是音频方案的智能眼镜。但在设计方面,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少的改进。
图片来源:米家
首先,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较上一代产品大幅减重,最轻的款式只有27.9g重。作为对比,小雷平时使用的雷鸟V3单镜框就有39克,带镜片更是直逼50g。
其次,智能眼镜容易损坏的铰链部分,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也改用了「钢琴超弹铰链」,可以有效降低眼镜「夹头」的不适感。镜腿经过了重新设计,最薄处只有5毫米,不会出现传统智能眼镜那种「卡耳朵」的情况。
再加上12小时的连续播放时间、小爱同学和双设备音频切换,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可以说是音频智能眼镜的「完全体」。但问题在于,满分的智能音频眼镜的体验上限,能超越一个80分的智能拍摄眼镜吗?
纯音频眼镜并非「一无是处」可能有人觉得「智能音频眼镜」和「智能可拍眼镜」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体验差距,从硬件功能上,这句话不无道理:毕竟智能可拍眼镜能对智能音频眼镜实现100%的功能覆盖,但再先进的音频眼镜也不能像可拍眼镜那样拍照录像、更不用说调用视觉模型实现AI交互了。
但作为一个「智能可拍眼镜」用户,小雷必须承认,和全天16小时的超长佩戴时间相比,我用智能眼镜拍照拍视频的时间与次数几乎可以忽略。在雷鸟V3的评测中小雷说过,这款眼镜不是那种专门用来视频创作的眼镜(除非你愿意戴眼镜时在脖子后面挂一条线充电),而是用来记录生活片段的眼镜。
图片来源:雷科技
抛开电量不谈,每次读取眼镜素材时我都要打开App、打开传输模式、连接眼镜的热点,这套流程本身也相当烦琐。而在电量和体验的双重影响下,我只有在「这个画面必须用眼镜才能拍」时才选择用眼镜拍视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雷鸟V3都是以「蓝牙模式」(耳机模式)工作的。
但「两分钟播放=1%电量」的耗电速度意味着我不可能长期用雷鸟V3来听音乐,实际上,我也只有在外出吃饭但忘记带耳机时,以及打电话时才会把蓝牙音频切换到眼镜上。
也就是说,尽管智能可拍眼镜在功能上和智能音频眼镜有本质上的差距;但在日常使用中,两者的差距其实并不明显;甚至在「扮演蓝牙耳机」这件事上,智能音频眼镜因架构更省电,反而做的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米家选择继续在智能音频眼镜上发力,而不是贸然进军智能可拍眼镜,在我看来并不是被动妥协,而是主动选择。
「不像智能眼镜」才是好智能眼镜?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认为现阶段「音频眼镜优于可拍眼镜」的网友并不少。在小红书上搜索「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可以找到不少众筹用户的好评。小雷和其中几位个人博主聊了聊,发现大家选择米家这款眼镜的原因「出奇的一致」:这款眼镜看起来不像智能眼镜。
图片来源:雷科技
有用户表示传统智能眼镜(可拍及可视眼镜)为了容纳更大的电池,选择无节制地加粗镜腿;但为了减重,又必须从镜框上「偷重量」,让眼镜看起来「前细后粗」,一点都不像正常的眼镜。也有用户表示可拍眼镜会让人觉得自己在偷拍,反正现阶段眼镜的用处还是拿来听歌,那倒不如买个纯音频的智能眼镜。
再加上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在智能眼镜品类中属于低价一类,相比智能可拍眼镜甚至是智能可视眼镜,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的试错成本会低很多——大不了就不用AI功能,单纯把它当眼镜+耳机来用。
而从这些真实用户的反馈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就当前智能眼镜发展的情况来看,低价和低调才是智能眼镜打动用户的「必杀技」。
想尝鲜智能眼镜,如何选购?小雷还没有拿到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暂时无法对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的产品性能做真实的评价。但如果你想在2025这个智能眼镜爆发的时间点,用智能眼镜「看」到数码可穿戴的未来,小雷依旧能为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购买建议。
首先,如果你本身就佩戴眼镜、长期戴耳机,且对智能眼镜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只是想试试智能眼镜这个品类,那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或界环的音频眼镜会是你最好的选择。从功能上,智能音频眼镜更像是眼镜和耳机的「整合」——它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功能,但能优化你的整体体验。
图片来源:米家
但如果你本身不戴眼镜,没有「升级眼镜新功能」的需求,那我反而建议你体验智能可拍眼镜甚至是智能可视眼镜。本身不戴眼镜意味着短续航时间不会对你的视力带来任何影响,而拍摄、显示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也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戴眼镜的用户来说,从非智能眼镜「升级」到音频眼镜,升级成本大致可以理解为「新眼镜价格减(非智能眼镜、耳机价格总和)」,毕竟我们本身就要戴眼镜。
但对于一个不戴眼镜的用户来说,购买智能音频眼镜意味着你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为了一副耳机额外买了一副眼镜。相比之下,购买智能可拍、可视眼镜意味着眼镜本身「非必要花费」的比例其实是降低的。
而且不戴眼镜的用户不需要给眼镜配戴度数的镜片,用眼镜自带的平光镜片即可。即使真的不喜欢,出二手时的沉没成本也更低。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外,如果你有用拍Vlog的习惯,那不用说了:无论你本身戴不戴眼镜,智能可拍眼镜都会是你最好的选择。对Vlog创作来说,智能眼镜能带来无法取代的全新第一视角,光是能做到这一点,智能可拍眼镜都已经值回票价了。
写在最后:智能眼镜市场愈发热闹,除了小米已推出音频眼镜外,阿里、字节都被传即将下场,给本就热闹的“百镜大战”再添一把火。但从行业的角度看,智能眼镜的用户认知还停留在相当浅层的阶段。换句话说,智能眼镜仍是一个「蓝海市场」——智能眼镜行业「玩家」有很多,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品牌仍是极少数。
在这一时间点,品牌更应该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产品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某款产品能不能抢占智能眼镜的生态位。只有当产品体验与性价比都不再仅仅是噱头后,智能眼镜才可能迎来真正的大众市场,这场「大佬分羹」的市场争夺战才会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