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外交家、阳谋政客、镇边名将,鲁肃忠厚外表下的多重面孔

岁月静好人 2024-12-24 18:00:47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在名著《三国演义》和众多三国戏中,鲁肃都是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他为了维持孙刘两家联盟,被一大群“聪明人”玩得团团转。小说和戏曲当不得真,真实的历史上,鲁肃可称得上孙吴甚至整个三国第一流的战略家、外交家、阳谋政客和镇边名将。

一、侨札之分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临淮郡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撤郡置下邳国。所以严格来说,鲁肃算是下邳人。

鲁肃生于汉末,出身于豪富之家。可惜的是,他是个遗腹子,也就是说,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因此他小时跟祖母一起生活。

长大后的鲁肃,相貌魁梧,仪表非俗,但他却不治产业,相反专好奇计、标卖田地、广施钱财、周济穷困、交接豪杰,他也因此受到乡里广泛赞誉。当然,这是比较江湖的说法。换成常人易于理解的话来讲,就是他身边常围着一伙无赖少年,这帮人呼啸南山、飞鹰走犬、骑射击剑、练武讲兵,就是不干正经的生意事。由于他们免费享受着老鲁家提供的吃穿用度,所以自是对鲁肃点赞加好评。

鲁肃的这副作派,让一群乡间老先生摇头不已:“真是富不过三代啊,老鲁家竟然生出这个不屑之子!”这话背后的意思就是,鲁家要坏在这个败家儿手里了。

但燕雀低翔、鸿鹄高飞,燕雀又安知鸿鹄之志呢?!

当时舒县(今安徽庐江)人周瑜,被占据扬州的袁术任为居巢(今安徽桐城,或说巢县)长,他听闻有鲁肃这号人物,就带了数百人专程前去拜访。见到鲁肃,他要求鲁肃资助一些粮食(参见周瑜篇)。

鲁肃家当时有两仓米,一仓有三千斛。汉末三国时,一斛米约等于今天六十五公斤左右,也就是说,鲁家经鲁肃一番轻财好施,还有存粮三百九十吨,你就说这算不算大富翁吧?

小孟尝鲁肃果然也没让周瑜失望,他听了周瑜来意,食指一伸:“喏,那仓给你。”

周瑜英雄盖世,他即知鲁肃也不是凡人,于是与他结交,并定下侨札之分。所谓侨札之分,指的是春秋时子产(郑国公子子国之子,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故史称子产、公孙侨)、季子(吴王梦寿第四子,故称季,世称公子札、吴季子、季札)之间的情谊。季子曾出使各国,到郑国见到子产,二人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遂以“侨札之分”“侨札之好”比喻朋友之谊。

补充一点,三国时,史书称有侨札之好的,除周瑜、鲁肃外,还有羊祜、陆抗这对敌对名将。这二人虽身处不同阵营,但互相讲求德信,故后世将两国将帅虽临敌相拒,仍敦睦交谊又称羊陆之交。

二、渡江事孙

东城时为袁术治下。袁术听闻鲁肃大名,就任他为东城长。但鲁肃看袁术目无法纪,认为他难成大事,就带着老幼及他那帮豪侠少年百余人,向南往居巢投奔周瑜。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率军东渡长江,投奔他的好友孙策,鲁肃与周瑜同行,而把家人留在曲阿(今江苏丹阳)。

有关此次东渡,孙吴官修史书《吴书》,还记载了一件事,足可颠覆一般人对鲁肃唯唯诺诺老好人的印象。

此书载,当时中原缭乱,群雄逐鹿,鲁肃就召来他的一帮小迷弟说:“今皇纲失序,群贼并起,淮泗(淮河和泗水流域,指今黄河以南河南、山东地区,以及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北部)之间也将成为战场,生灵遭难。我听说江东之地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乱,你们要跟我一块到那里,静观天下之变吗?”

那帮少年唯鲁肃马首是瞻,都愿跟随。鲁肃就让幼弱之辈在前、强壮之人在后,男男女女一行人向东行走。袁术听闻,派州郡兵前来追赶。鲁肃让前队先行,他排开阵势,对追兵说:“诸位都是大好男儿,应当明白大势。今天下纷乱,有功不赏,无功不罚,你们何必苦苦相逼呢?”说罢 ,他让人把盾牌树在地上,弯弓搭箭,“嗖”的一声,箭过盾穿。追兵一方面认为鲁肃所言有理,一方面自认不是鲁肃对手,互相递个眼色,就徐徐退去。

鲁肃因此得以顺利渡江。孙策听闻此事,也对鲁肃很是赏识。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又返回东城办理丧事。

淮南成惪(今安徽长丰)人刘晔(字子阳,又作子扬)一向与鲁肃交好,他在此时给鲁肃去信说:“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兄台才干,正合发挥。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不可滞留东城。州中郑宝,现在巢湖,拥兵万余,占据富地,人多依之。吾观此人,还会积聚众人,兄台可速往就之。”

鲁肃见了刘晔的信,安葬完祖母,回到曲阿,就要向北去投郑宝。这时周瑜已把鲁肃母亲接到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鲁肃就把打算北行的事告诉了周瑜。

这时孙策刚被刺身亡,其弟孙权继掌江东。周瑜就对鲁肃说:“当年马援曾对光武帝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孙将军(孙权)亲贤贵士、纳奇录异,我曾闻先贤秘论,说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我正要兴兵江东,兄可再随往,不必理会刘子扬之语。”

鲁肃听从周瑜劝说,遂再东行。周瑜又将鲁肃荐举给孙权,并说此人有辅佐济时之才,应对此类人才多加广求,以成功业,而不能让他们流散各地。

周瑜劝鲁肃,直可比之于当年萧何追韩信。鲁肃从此在江东,创下了一番大业。

刘晔后来也觉郑宝不是成就大事之人,于是设计诛杀郑宝,而后率其众归附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太守刘勋。刘勋兵败后,刘晔与其一起投奔曹操,被任为司空仓曹掾。曹丕篡汉自立后,以刘晔为侍中。魏明帝时刘晔任太中大夫,封东亭侯(参见刘晔篇)。

三、榻上之策

刚即位的孙权还是很有魄力的,当即召见鲁肃,与其一番长谈后,对他也很是欣赏。而且,孙权还发现鲁肃有别人所没有的战略眼光。待到诸位宾客离席,鲁肃也要告辞时,孙权又把他单独留下,两人合榻对饮。

酒酣耳热之后,孙权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子敬啊,今汉室倾危,四方扰攘,我承父兄之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子敬既然惠顾于我,有何良策可以助我呢?”

鲁肃放下酒觞,徐徐道:“当年汉高帝本想尊事义帝熊心,可终无所成。这是因为项羽从中作梗,终害义帝。今日之曹操,即昔日之项羽,将军又如何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室已不可复兴,曹操又不可卒除,窃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不会招嫌。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而将军正可乘此机会,剿除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黄祖,进伐荆州刘表,占有长江以南,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也正是汉高帝当年成就的大业啊。”

这番论对,就是当下网络自媒体上闻名的“榻上策”。榻上策的核心要义有三点:一是汉室不可复兴,所以翼辅汉室这事就是无根之木。二是既然不能辅汉,那我们就另起炉灶,自建帝业。三是建立帝业的步骤是,先鼎足江东,再进占荆州,既而划江而治,然后再图一统全国。

榻上策有理论基础,有推进步骤,就是鲁肃版的“隆中对”。鲁肃也因此策,足可以与沮授、荀彧、诸葛亮并列,跻身汉末三国时一流战略大牛行列。

但榻上策与隆中对最大的不同在于,诸葛亮先割据再图一统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讲出来。鲁肃则直白地说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对于经四百年汉家天下思想浸淫的士人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所以孙权听了心里虽然高兴,但还是假惺惺地说:“我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岂敢有其他想法呢?啊哈哈哈……”

他这一“啊哈哈”,鲁肃也就不再多说。二人举觞再饮,会心一笑,即各自心领神会。

鲁肃这种粗率大胆的行为,不仅难以得到乡间耆老的认可,在正统士大夫中也难觅知音。孙权幕下文臣之首张昭就认为鲁肃谦恭不足,因此论起来对他没啥好话,总说他年少粗疏(鲁肃比张昭小十六岁),不可大用。

孙权却对张昭的评价不以为意,反而对鲁肃更加看重。他厚赐鲁肃母亲衣服、帏帐及日用杂物无数,使鲁肃又重新回到了旧日大富翁状态。

四、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第三次征江夏黄祖。此战,周瑜为前部大督,孙军终攻破夏口,斩杀黄祖(参见孙权篇)。同年,废三公自领丞相的曹操也挥师南下,驻于南阳 (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准备向荆州进军(参见曹操篇)。在曹军兵临城下之际,荆州牧刘表却撒手人寰,刘表幼子刘琮接掌荆州。

不但有战略规划,而且懂择机实施的鲁肃,这时对孙权说:“荆楚之地,与我相邻。此地顺水而北,可进中原,且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百姓富足,若据而有之,正是建帝王之业的基础。今刘表新丧,其二子刘琦、刘琮素来不睦,军中诸将又各拥一方。寄居在此的刘备,乃天下枭雄,他与曹操有矛盾,刘表却用而疑之。我请求以为刘表吊唁之名前往荆州,若刘备与荆州合力,则与其结为盟好,共图曹操,刘备必喜而从命,则我大事可定。若其上下离心,则我正好有所图谋,以成大事。今若不速往,恐怕被曹操占了先机。”

孙权即派鲁肃前往荆州。但形势的发展瞬息万变,鲁肃到达夏口,已听闻曹操大军已开向荆州。他就昼夜兼程前进,等他到了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又听说刘琮已降,刘备已被曹军击破,准备南渡长江(参见刘备篇)。

鲁肃当机立断,即前往迎见刘备,最终在当阳长阪(在今湖北当阳)与狼狈不堪的刘备会了面。鲁肃向刘备霁述了孙权的意图,并说江东强盛,劝刘备与孙权合兵共抗曹操。

诸葛亮也正有交好江东的意思,两人即结下交情。刘备就赶到刘琦所在的夏口,而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去会见孙权。鲁肃也返回复命。

曹操此时得荆州、破刘备,遂移书孙权,称“治水军八十万众”,要与孙权“会猎于吴”,就是进行战略恫吓。

孙权得此消息,聚群下商议,众人却大都主张迎降,只有鲁肃不发一言。后来孙权起身如厕,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鲁肃有话,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鲁肃说:“刚才我听众人的议论,都是误人之语,不足以图大事。想鲁肃等可以降曹,只有将军不可。为什么呢,若我降曹,曹操最不济送我回乡,然后根据名位,我还能做个州郡从事,然后我再慢慢升迁,说不定能成为州牧、郡守。若将军降曹,将把你如何安排?愿将军早定大计,莫听众人胡乱之言。”

孙权听了叹息道:“这些人主意,很让我失望。今听你长远之计,正与我相同。这实在是上天以你赐我啊。”

鲁肃又劝孙权召回时驻守鄱阳(今江西鄱阳)的周瑜回来问计。周瑜到后,又从多方面分析了曹军的不利因素,因此更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他遂以程普、周瑜分为左右督,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谋划军计。

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陈寿语)”。他对曹刘孙三方形势的认识,在整个江东集团中都出类拔萃,不负战略大家美名。

战后曹操败走,鲁肃先期返回,孙权大张旗鼓请众将迎接鲁肃。鲁肃要入殿拜见 ,孙权起身行礼,对他说:“子敬,我今持鞍下马相迎,可以大显你的功劳吧?”鲁肃却趋步上前道:“未也。”众人听了大惊,孙权也是错愕。

鲁肃入座,举起马鞭,徐徐道:“我希望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然后以软轮小车征召鲁肃,这样才算彰显我的功劳。”

鲁肃这话的意思是,到时你成就了帝业,再来接我,那我老人家才显得风光。孙权听了,抚掌大笑,从此对鲁肃更加倚重,把鲁肃称作自己的邓禹。

五、荆州风云

赤壁战后,荆州七郡被三家瓜分:曹操得了南阳、南郡,孙权得了江夏,刘备则借着刘琦的名义,趁机得了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武陵(治临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荆南四郡。

后周瑜、程普经过激战,又从曹操手中抢得南郡。这样就形成了孙权所有的南郡、江夏隔在曹操、刘备中间的局面。

后刘备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向孙权借南郡。当时两家正在蜜月期,刘备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则表刘备为荆州牧。所以当时刘备借南郡明面上的理由是,我既然是荆州牧了,那荆州中心郡南郡就该在我的辖下。但其实刘备拥有南郡,真实原因是他要通过南郡,实现隆中对进据巴蜀的战略目标(当时武陵西部未完全开发,且为武陵蛮控制地区,无路可通)。

对于刘备求借南郡,吕岱等劝孙权趁机扣下刘备。周瑜当时在外地,也上疏陈述此意。这时又是鲁肃独自建议孙权把南郡借出。鲁肃的理由是,目前曹操的势力过大,孙权难以一人独自抗衡。因此将与曹操接邻的南郡借给刘备,就可两家共同抗曹。这对曹操来说,是多了一个敌人,对我们来说,则是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即同意了鲁肃的意见。

这就是以后引起孙刘两家不睦的“借荆州”事件本末。

对于这一事件,后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解读,有说刘备赖的,有说孙权偷换概念的,有说鲁肃忠厚过度的,总之都是站在后人角度各说各话。那我们看看第三方当事人是什么态度,《三国志》明载:曹操听说孙权借土地给刘备,他当时正在写信,听了这话,一时惊得毛笔都掉在了地上!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政治、军事、外交智慧不会高于曹操吧,老曹都惊于这计的毒辣,还不能说明鲁肃的战略眼光独具么?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巴丘(今湖南岳阳)病逝。临终前,他上疏荐鲁肃自代。周瑜说:“当今天下,正有事端,这正是周瑜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再图享乐。今江东既与曹操为敌,而刘备又近在公安(今湖北公安)。边境附近,百姓未附,宜选良将镇守。鲁肃智略兼备,求以肃相代。这样我死之后,也无所牵挂了。”

孙权听从周瑜建议,拜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统领西部兵马。当时周瑜留下军队四千,以及他的下隽(今湖北崇阳)、汉昌(今湖南平江)、刘阳(今湖南浏阳)、州陵(今湖北洪湖)四县食邑,孙权都转归鲁肃所有。

孙权后又以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初驻江陵,后顺江移驻陆口(在今湖北嘉鱼)。鲁肃在此,恩威并重,兵马后增加到一万多人。孙权又从长沙郡北部析置汉昌郡(治汉昌,即今湖南平江),以鲁肃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鲁肃又随孙权破皖城(今安徽潜山),因功转拜横江将军。

此前,益州牧刘璋因法纪松弛,周瑜、甘宁都劝过孙权, 要他西取蜀地。孙权因刘备在入蜀要道,以此咨询刘备。刘备依诸葛亮规划,西取蜀中是三足鼎立的关键一步,他岂能假手于人?于是他对孙权说:“备与刘璋同为汉室宗亲,今刘璋得罪大家,我常心怀不安,希望将军对他宽恕。若将军不答应,备情愿披发归于山林。”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想从我这儿过去取蜀中,没门!

不过后来刘备却借刘璋之邀入蜀,继而攻取蜀地(参见刘璋篇),留下关羽守荆州。孙权那个气啊,骂道:“这个猾贼竟敢耍诈!”

这时鲁肃与关羽领兵相邻,二人防地交相错杂,时常发生摩擦,但鲁肃都能站在孙刘两家交好的高度,妥善安抚双方。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要求刘备“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却不予理会。孙权越想越气,就让吕蒙进攻三郡。刘备听说,也率军五万回到公安,并派关羽前往争战(参见关羽篇)。

孙权也赶到陆口,派鲁肃前驻益阳(今湖南益阳),与关羽相对。鲁肃邀请关羽前来相见,双方约定,各自将兵驻在百步之外,只有将领单刀赴会。见了面,双方都是一顿输出,自是没有结果。恰此时,曹操取下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刘备害怕双线作战,遂与孙权以湘水划界,以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湘水划界后,孙权转而北上攻合肥(今安徽合肥),刘备也北取汉中,进而晋位汉中王。

六、阳谋政客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年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为他举办丧事,并参加其葬礼。诸葛亮听闻,也为鲁肃发哀。

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在他登坛祭天时,回头对众臣说:“当年鲁子敬曾说过我会走到这一步,他可谓真明白大势之人啊。”

鲁肃一生,由商入政,从文转武,是当时一流的战略家、外交家、名将。鲁肃虽然出身豪富之家,但史书称他为人方正严整,不好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他治军严肃,有令必行,虽为将军,却手不释卷,又善言辞,能写文章,思虑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去世后,鲁肃为江东名将南波万。

鲁肃敏锐地认识到,当时的孙刘两家,还不足以对抗曹操,所以他行事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站在两家联盟的高度去考虑。孙权有一次谈及周瑜、鲁肃、吕蒙优劣时,说鲁肃榻上策谋划大业、赤壁战前独断大计,是其二长。但其借地给刘备,是其一短。孙权还“大度”地说:“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事实上,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孙权后来背刺盟友,袭取荆州,实在是短视之举。因为,两弱只有相并,才可抗一强。一弱灭,则两弱俱灭。孙权口中的鲁肃“一短”,才是他最高明的阳谋,惜乎孙权根本不懂。

鲁肃也留下个遗腹子鲁淑。鲁淑长大后,濡须督张承(张昭之子)评价他后必前途远大。吴景帝孙休永安年间(258—264年),鲁淑任昭武将军,封都亭侯,任武昌督。吴末帝孙皓建衡年间(269—271年),鲁淑被授假节,任夏口督。鲁淑为将纪律严明,为人能干有才略。末帝凤皇三年(274年)去世。其子鲁睦袭其都亭侯爵,并接掌其兵马。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守于巴丘卒于巴丘:史实和民间大相径庭,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汉室宗亲刘晔,削尖脑袋想要挤进曹魏核心谋士圈,怎料一生不得志

◆如何客观评价孙权:任才尚计终成三分,前明后暗遗祸无穷

◆总有人想黑刘备?他身上至少有三点一般做不到

◆正反两面说曹操:一半是圣人,一半是恶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