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向中国造船收港口费,美国航运巨头:我们有很多中国船得买单

零点商业呀 2025-04-04 03:04:11
【引子:一场“自残式”制裁的荒诞剧】

2025年4月2日,美国最大干散货航运公司根科船务(Genco)CEO沃本史密斯在彭博电视上公开“打脸”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最终买单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这家拥有42艘中国造货轮的企业直言,若政策落地,要么转嫁成本,要么改停墨西哥港口——这场以“重振造船业”为名的制裁,正演变成美国经济的“七伤拳”。

【航运巨头的反击:中国船成美国贸易“命门”】

成本转嫁条款已写入合同根科船务在租船合同中新增条款,明确要求货主承担新增港口费。沃本史密斯坦言:“全球贸易链条中,货主和消费者别无选择。”据测算,美国大豆出口成本将因港口费飙升35%,彻底丧失与巴西的竞争力,出口业务或“陷入停滞”。港口经济“多米诺骨牌”集装箱船通常需停靠3-4个美国港口,若每个港口加收费用,船东将集中停靠单一港口。这不仅加剧物流拥堵,更可能导致中小港口倒闭。以洛杉矶港为例,其30%吞吐量依赖中国船舶,政策一旦实施,年损失或超12亿美元。绕道陆运的“曲线救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警告,承运人或选择在墨西哥、加拿大卸货,再通过陆路运输进入美国。这种“港口空心化”将直接冲击30万码头工人就业,引发工会强烈抗议。【美国造船业困境:一场迟到30年的觉醒】

产能断崖:中国造船量是美国的232倍2023年,美国仅建造不到10艘远洋船舶,而中国同期交付量达1700艘。建造一艘3.3万吨集装箱船,美国成本高达3.33亿美元,中国仅需5500万美元——6倍价差让“美国制造”毫无竞争力。劳动力断层:工人平均年龄52岁美国造船工人中,年轻从业者不足15%,重建30万产业队伍需至少15年。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船舶产业链,配套率超90%,从钢板轧制到曲轴锻造均可自主完成。技术依赖:军舰交付延迟3年美国海军星座号护卫舰建造进度仅10%,预算超支46%。相比之下,中国2014-2023年下水舰艇157艘,是美国的2.3倍。民用领域,美国高端船舶技术依赖韩国,关键设备需进口。【行业地震:全球供应链遭遇“血栓危机”】

集装箱运费暴涨800美元世界航运理事会测算,每个集装箱成本将增加600-800美元,美国年出口成本激增300亿美元。地中海航运CEO直言:“全球98%的集装箱船与中国相关,这将是行业灾难”。通胀炸弹:消费者被迫“吞苦果”美国煤炭、石油出口商警告,运输成本上涨将导致本土能源价格飙升23%。沃尔玛等零售商已着手调整定价策略,预计日用消费品涨幅达5%-8%。数据主权暗战:港口成“情报前哨”特朗普政策与李嘉诚出售全球43个港口事件联动,暴露出美国企图控制巴拿马运河等战略节点。若中国船只遭限,美国可通过港口数据监控全球贸易流向,甚至实施“数字围堵”。【深层矛盾:保护主义治不了“产业癌”】

历史积弊:造船业早衰非中国之过北京广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指出:“美国造船业在中国崛起前就已衰落。”1980年代,美国商船吨位占全球20%,如今不足0.1%——产业空心化是长达40年的系统性溃败。“既要又要”的逻辑悖论特朗普试图通过收费逼迫船东购买美国船,但美国船厂订单仅占全球0.1%,且交付周期长达9年。航运分析师徐凯讽刺:“难道让全球贸易停摆等美国造好船?”盟友反水:日韩产能饱和无力接盘日本今治造船、韩国现代重工产能利用率均超95%,根本无法承接外溢订单。印度造船业年交付量仅5-10万吨,不及中国上世纪70年代水平。【结语:市场规律终将戳破政治泡沫】

当沃本史密斯调侃“现在不是二战‘铆工罗茜’时代”,他道破了美国产业政策的致命伤——企图用行政命令对抗市场规律,无异于螳臂当车。中国造船业凭成本优势与产业链韧性,已掌控全球50%市场份额。这场闹剧再次证明:“制裁大棒挥向别人时,最先骨折的往往是自己的手腕。”

“当美国农民为港口费埋葬大豆出口时,华盛顿的政客们该听听市场的怒吼。” ——这或许是对霸权思维最辛辣的讽刺。

0 阅读:91

零点商业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