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新希望,夏育荠菜绿,秋来味更浓**
一、春之希望:荠菜的初生与期待
当第一缕春风温柔地拂过大地,沉睡了一冬的世界开始渐渐苏醒。田野间,小路旁,荠菜也在春的召唤下,悄悄探出了脑袋。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荠菜不僅仅是一种野菜,它更像是一种承载着岁月记忆与生活希望的精灵。
在过去的岁月里,春天往往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时候,粮食储备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所剩无几。而荠菜却在这个时候,慷慨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像一位及时的救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据老一辈人回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春天,一家人都会挎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到田间地头去挖荠菜。那时候,一个熟练的人一天下来,也能挖到好几斤荠菜呢。
我曾听一位年逾古稀的李大爷讲述他小时候挖荠菜的经历。“那时候啊,家里穷,就盼着春天快点来,好去挖荠菜。一听到大人说可以去挖荠菜了,心里就乐开了花。小篮子往肩上一挎,小铲子在手里一拿,就跟小伙伴们跑到地里去了。荠菜可机灵了,有的躲在草丛里,有的藏在麦苗边。得瞪大了眼睛,仔细找才能发现。”李大爷的眼神里充满了怀念。
从写作角度来看,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荠菜在这个季节的出现,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伏笔,预示着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它与当时人们困苦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物质匮乏,而荠菜却免费地、大量地生长在大自然中,供人们采食。这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虽然微弱,却给人们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二、夏之培育:荠菜的成长与呵护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春天渐渐远去,夏天来临。对于荠菜来说,这是一个成长的季节。如果有人在春天没有来得及采挖足够的荠菜,或者想要在秋天收获更多的荠菜,那么夏天就需要对荠菜进行一定的培育。
荠菜在夏天需要适宜的水分和阳光。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在农村,有经验的老农知道,夏天的雨水虽然充沛,但有时候也会过于猛烈。如果荠菜生长的地方排水不好,就容易被雨水淹没,导致根部腐烂。他们会选择在地势稍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荠菜。
我曾到一个山区的农村去调研,那里有一位张奶奶,她种了一小片荠菜。张奶奶告诉我:“这荠菜啊,夏天可得小心伺候着。你看这天气,说变就变。前脚还是大晴天,后脚就可能下起暴雨来。我每天都要来看看,要是发现地里积水了,就得赶紧挖沟排水。而且啊,夏天的杂草长得也快,得经常给荠菜拔拔草,不然杂草就把荠菜的养分都抢走了。”
从数据上看,在适宜的环境下,荠菜在夏天可以长到10 - 15厘米高,叶片也会变得更加茂盛。但是,如果环境不适宜,比如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阳光不足等,荠菜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可能只能长到5 - 8厘米高,叶片也会变得稀疏发黄。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荠菜在夏天的生长与人生的成长历程作一个对比。人生就像荠菜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时候环境优越,就像荠菜在夏天得到了适宜的水分和阳光,我们就会顺利成长;而有时候环境恶劣,就如同荠菜遭遇暴雨或者干旱,我们需要努力克服困难,才能继续成长。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荠菜在夏天面临各种挑战时,依然努力生长,我们人类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三、秋之收获:荠菜的成熟与品味
当秋天的脚步悄然来临,经过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培育,荠菜迎来了它的收获季节。秋天的荠菜,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长得十分茁壮。它的叶片肥厚,茎部粗壮,蕴含着丰富的营养。
这个时候,无论是城市里的菜市场,还是农村的小院,都能看到荠菜的身影。在中老年朋友的餐桌上,荠菜成为了一道美味佳肴。荠菜可以用来包饺子、包包子,还可以做成荠菜馄饨。那鲜美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从营养价值上来说,荠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据营养学家研究,每100克荠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为43毫克,胡萝卜素的含量约为1.28毫克,钙的含量约为294毫克,铁的含量约为5.4毫克。这些营养成分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等。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擅长烹饪荠菜美食的王大妈。她给我讲了荠菜饺子的制作过程:“这荠菜饺子啊,做起来可讲究了。先把荠菜洗干净,焯水后切碎,再把炒好的鸡蛋或者肉馅放进去,加上调料搅拌均匀。包的时候,要把馅放得满满的,这样吃起来才过瘾。煮饺子的时候,要看着点,等饺子浮起来了,再煮一会儿就熟了。”王大妈一边说,一边流露出对荠菜饺子的喜爱之情。
在秋天的收获中,我们看到了荠菜从一株小小的野菜,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也反映了一种生活的哲理。就像人们在生活中经历了播种(春天的希望)、耕耘(夏天的培育)之后,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而且,荠菜在不同地区的烹饪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北方,荠菜更多地被用来包饺子、包包子;而在南方,荠菜可能会被做成荠菜羹或者与其他食材一起炒菜。这就如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但都在享受着荠菜带来的美味和营养。
四、荠菜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荠菜不僅仅是一种植物,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在古代,荠菜就被人们所喜爱。在一些诗词中,也能看到荠菜的身影。苏轼的“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寻找荠菜,然后在僧舍煮羹的情景。从这里可以看出,荠菜在古代就已经是人们饮食生活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荠菜的种植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野生的荠菜仍然存在,但是人工种植的荠菜也越来越多了。这既满足了市场对荠菜的需求,也保护了野生荠菜资源。而且,荠菜的药用价值也被进一步挖掘。它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等功效,对于一些中老年常见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占用,荠菜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来种植荠菜,这对荠菜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都是一种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为荠菜等农作物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要加强对荠菜种植的监管,推广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确保荠菜的品质安全。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荠菜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荠菜,喜爱荠菜。
荠菜从春日的希望,到夏天的培育,再到秋天的收获,它贯穿了四季,也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迁。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荠菜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也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珍惜荠菜这种传统的农作物,让它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