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远赴缅甸的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平安到达北京机场。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仅仅隔了一晚上,缅甸便再次向中国请求援助!那么缅甸为何这样做?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曼德勒突发7.9级地震,当场便有诸多公民死亡、失踪、受伤......
4月8日晚,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统计,此次地震的受害人数可达到8810人

地震发生后,次日6时30分,我国第一批救援队便携带大量应急救援物资,从昆明机场出发前往震区。

我国不仅是第一个对缅甸进行人力支援的国家,更是在得知缅甸地震时,第一时间就向缅甸捐献了1亿人民币,进行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而有着“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却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在得知缅甸强震的消息时,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救援队都在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希望抓住黄金时间,可以救出更多的人们。
美国政府不仅在黄金救援期快结束时,才派了3名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前往震区现场进行勘测查看,更荒谬的是,这3名员工在缅甸工作期间,竟然收到了来自特朗普美国政府发出的正式解雇通知。

而美国向缅甸承诺的900万美元,美国外援事务的现任和前任官员都表示,特朗普政府已将USAID解散,相关的救援工作恐怕难以展开。
4月10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发言人李明表示,根据缅方的请求,中方决定再捐献10亿人民币对于灾难的救助。

据了解,我国捐献的这1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手术室、药品、疫苗、成品油、板房等各种急需物资,不仅派遣了灾难评估组对此次地震的实地考察和评估,还派遣了诸多防疫方面的专家进行赴缅的针对性医疗救助,甚至就连灾后的规划重建都有参与。
可以说,我国此次援助对缅甸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大爱无疆,患难见真情。此次的赴缅支援,中国至始至终都秉承着,作为友好邻邦和胞波兄弟,对缅甸进行一系列的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提供充足的救灾资源,以自身行为充分诠释了同甘共苦的中缅命运共同体。
对于中国人民对于缅甸的无私支援以及及时支援,缅甸人民也是感动万分,谨记于心。正如缅甸人们常说的一句谚语:真朋友、好朋友是金山银山都换不来的,中国就是这样的朋友。

当地时间4月11日中午,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第六批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运抵仰光国际机场。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缅甸地震,我国竟会如此重视?

缅甸此次地震可达到7.9级,而震区曼德勒与中国边境云南仅隔350公里。缅甸自身发展较慢,一些基础的基本设施也都毁坏在此次地震中。
房屋倒塌,道路损坏,桥梁断裂,铁轨变形这些建筑物与基础设施的损坏,如若不及时修补很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可想而知,缅甸的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地震的突然来临更是加重了人们心中的惶恐不安,社会动荡。
据相关数据显示,缅甸内战及疫情期间就有难民,曾冲破云南边境企图进入中国,如果大量的难民涌入,云南省当地真的能独善其身吗?

帮助缅甸救灾,救的不止是缅甸,本质上更是维护中国西南边境的稳定,保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缅甸连接东南亚与南亚,是中国的近邻,近年来中国也与其进行了紧密的合作。
2011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两国宣布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

缅甸每年向中国输送的原油可达到1200万吨,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如若汽油管道损坏,那么西南地区的能源供应将直接受到影响。
中缅经济走廊包含很多大的项目,比如铁路公路的互联互通项目,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其工业园区的合作开发建设,仰光新城,还有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建设和经济特区的开发。

尤其是皎漂港与皎漂经济特区的建设,如果能较顺利的推进,增加的不仅是当地的就业机会,税收也将会增多。
而中国的货物通过云南出境,也将会更加的省时省力,节省资金。

中国至始至终都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的参与国际上的救援任务,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交流。
回想过去,不论是23年土耳其的2次的7.8级地震,还是如今的缅甸7.9级地震,中国都是第一时间向受灾国家伸以援手。

这些高效的行动不仅表现了中国的实力,更彰显出我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与美国的“口上支援”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不可抗拒的直接灾害面前,每一个性命都是宝贵且脆弱的。要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与此同时,更应该加强自身对于自然灾害的意识,以及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灾前提示”。

提高自身防灾减灾的意识,学会遇到灾害时沉着冷静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总之,此次我国对于缅甸的救灾援助,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更是体现了我国言而有信大国担当的典范。应该抓住此次的契机,进一步的加深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世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那么对于中国此次对于缅甸的救灾援助,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
参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