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ES,具身智能绝对是最火的赛道。
英伟达CEO黄仁勋隆重推出了由14款人形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军团。
其中,足足有6家中国企业位列其中。
01
具身智能火出圈
在具身智能的加持下,机器人遐想中的应用场景正在走向现实。
日常生活、通勤、办公,医疗等领域,具身机器人给人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比如,追觅科技在CES展示的全球首创的仿生机械足技术,呈现了扫地机器人走向具身智能的全新路径。
未来,说不定大批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着进厂打工,或者给人当保姆,去餐厅当服务员。
中金的研究报告显示,具身智能已成为 AI 领域的关注焦点,未来有望在千行百业落地,预计 2024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 250%。
总之,这个行业的潜力十分可观。
汽车圈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包括特斯拉、小鹏、广汽、奇瑞、上汽、比亚迪等主机厂,东风、长安也说要大力发展具身智能。
速腾聚创、地平线等供应链玩家也已经开始布局具身机器人,开辟全新的赛道。
02
跨界亦有优势
汽车玩家入局具身机器人,说起来算是跨界。
但事实上,如今的智能汽车,与机器人行业之间的技术共同之处还真不少。
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实体,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感知、学习和交互能力。
比传统的机器人更拟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化是肉眼可见的。
如此算来,高阶智驾也可以算是一种非人形的具身智能。
其中大量的传感器、算法、机器视觉、大模型技术是目前车企争相研究的领域,并且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降低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的门槛。
目前而言,能够承载AI大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广,形式上最标准化的载体的是什么?智能汽车当仁不让。
不仅于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日趋成熟的三电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技术,也让车企投身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了先发优势。
因此,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复用是具有充足的可行性的,这也将加快产品的落地速度。
03
押注具身智能赛道
毫无疑问,具身智能已经成为汽车圈最热的投资风口之一。
除了拓展产品线之外,具身智能机器人对汽车生产效率的提升不容小觑,而且大规模应用后,人工成本的节省不言而喻。
国内已有近十家车企展开布局,甚至有汽车产业链企业高层已经离职创业了。
国外的特斯拉自不用多说,马斯克近日就透露,特斯拉的形机器人Optimus将在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明年目标产量增加十倍。
小鹏是国内车企探索具身智能的先锋,在去年的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小鹏Iron。这款机器人身高1米78,体重70公斤,系统搭载与小鹏汽车同款的小鹏天玑AIOS系统,芯片用的是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何小鹏在现场透露,Iron已经正式进入小鹏汽车工厂工作,承担起拧螺丝等组装生产任务。即将发布的小鹏P7+汽车的部分组件就是由Iron亲手组装的。
去年底,广汽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生产车间进行示范应用。
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也在加快布局这一领域,去年12月,比亚迪发布官微,将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此前,比亚迪就曾考察了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星动纪元、加速进化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
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也在最近公布了AI机器人战略,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于智能机器人增量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立足整机开发通用的机器人移动及操作解决方案,并推出适用于各类场景的智能机器人增量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