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时钟滴答滴答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也不再是之前的模样。
但是陪伴我们长大的“物件”,虽然很多已经被新时代“代替”或者“替换”,但是对于我们的陪伴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物件对于大家的陪伴弥足珍贵,让我们一起走进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世界。

让大家一起感受“被遗忘的温暖”,能认出五个算正常,都能认得的证明你老了。

所谓老牌四大件,也就是60、70年代的结婚四件套: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自行车。

别看这几样都是现如今比较常见的东西,但在那个年代想凑齐用来结婚当标配,可是难上加难的。

缝纫机在那个年代,当年就是流行新三年就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不论是家里人穿的衣服还是床品,一般都是由母亲踩着缝纫机缝制出来的。

每当晚上听见缝纫机大大大的声音,就知道母亲在为你缝制衣服,而大家总是睡得很香。

还有当时的自行车也叫二八大杠,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凤凰牌的自行车,当年能骑上自行车的人都是非常奢侈的,要攒好几个月才能买一辆。

只要带上这块上海牌手表,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别管穿得多厚,这个表一定要露出来,大家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

收音机可谓是大家闲余时间,能丰富生活的乐趣所在,不管是听广播、新闻,大家总是津津有味。

想当年,能用得上黑白电视机的家庭,算得上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了!

要是一家有了电视机,全村甚至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想来到这家的一起看电视,也不管电视里播的什么,自己能不能看懂。

新闻联播或是电影、戏剧,上年龄的、年纪小的全围在小小的屏幕旁边,真是烟火气十足,氛围感满满。
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就成为了,当年每家每户的梦想,那种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可是现如今,家家户户的电视已经和背景墙快“融为一体”了。
现代电视的画质增高,仿佛身临其境一样,款式、种类更是多式多样,任何价位都有,可不一样的是,电视已经逐渐被“手机”替代了。

更多的时候,大家只是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就算打开电视也只是为了给家里“添点生音”罢了,甚至有的家庭更夸张,一年只开一次电视就是全家一起看春晚的时候。

《毛主席语录》这本红色读物,简直就是当年人手一本的时尚标配。
50、60年代老一辈的人们有的已经能到达“倒背如流”的程度,大家都对这本读物很熟悉。

顾名思义,《毛主席语录》里面也全部都是毛主席“充满激情”,引导着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希望。
大家对这本读物的喜爱,也象征着老一辈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任和无限期望。

就连现在的老党员们,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也是将《毛主席语录》,尊敬的称之为“红宝书”,向大家诉说,宣讲着老物件背后的鲜活党史故事。

让我们对那一段难忘岁月了解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所谓护肤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雪花膏,其实光听雪花膏这个名字在老一辈中算是很亲切的了。
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护肤品,一年四季只有这种雪花膏能起到润滑面部肌肤的作用。

在以前那个年代,老一辈的女性几乎人手一贯,这种雪花膏不但香味十足,还能保证面部充足的水分,真是两全其美。
和现如今的护肤品差别最大的就是,雪花膏是用铁皮桶装的,满满一罐,真是性价比十足。

虽然现在的雪花膏已经被香香替代,但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雪花膏包装桶,一直到至今还残留着时代的痕迹。

说起水瓢葫芦,他通常都是放在一个大水缸里,不论是种地还是用来喝,在葫芦瓢的衬托下,缸里的水总是显得特别清澈。

到夏天渴的时候,拿起葫芦瓢晚上缸里的水,咕嘟咕嘟喝下去,不但清凉解暑,而且水的口感特别清甜,简直是之前夏天的解暑神器。

葫芦瓢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葫芦据成两半,把里边的瓤挖出来,就变成了两个对称的葫芦水瓢了。
也会因为葫芦本身大小、形状、和成色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分工。

大的皮薄的葫芦,用来舀水,小一点的葫芦通常用来舀面,形状、成色都比较好的,就适合用来观赏把玩。
现如今使用葫芦瓢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渐渐的他已经变成了,记忆中出现的农村老物件了。

作为一代人的记忆,怎么能没有火柴盒呢?那可是在一代人心中拥有着独一无二特殊地位的童年记忆呀!
每当这些看起来五彩缤纷的小盒子,就像又打开了自己的记忆之门。

那个时候的火柴通常被大家称之为“洋火”,可别小看这个洋火,在许多场合,它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60年代电力资源对于我们国家相对来说很是匮乏。

再加上电力分布不均的缘故,也就导致着火柴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通常大家会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免受潮难以使用。

同样火柴上面形形色色的图案也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上面独具匠心的精美图案也吸引了大批“盒粉”的支持。

像这种带着记忆已经消失或者是被替代的老物件,以后只会随着时代的更迭变得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是不可再生年代物。

所以大家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所以老物件不光是大家儿时的记忆,更是一种思念的情怀。
你知道这个老物件是什么吗?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芙蓉区韶光社区:老物件“讲述”红色故事2021-03-26
【2】界面新闻:那些我们小时候用过的经典国货,你还在用吗2016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