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巷人家》中,林栋哲的创业之路得到了姑姑和姑父,叔叔们的大力帮助。
林栋哲考上交大化学系后,充分发挥了福建人基因里的赚钱天分。他带着庄筱婷去卖塑料袋,赚了几千元,父母看到他的商业天赋后,将家里的积蓄两万元全部拿给他去做生意。
而他带图南回福建老家时,林家人直接给他凑了五万元。二姑父是当地办厂的,帮林栋哲搞定了货源。
二姑姑表示钱不够还可以再凑,林栋哲直说够了,二姑父见他害羞且是第一次拿这么多钱做生意,便鼓励他说:“怕什么,我们福建人都是这样起家的,有赚钱的机会,兄弟姐妹互相拆借,互相拉一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之后,二姑父帮林栋哲批发了一批当地生产的录音机运到上海去卖。其中很多人是用国库券购买,一元国库券抵六毛现金,总共收入现金五千多和六万六千元的国库券,然后到银行把国库券换成了六万八千元现金,这样手里的现金就有七万四千多元了。
原著中,林栋哲与庄图南、向鹏飞一起合作,在一个月内三次南下进货,除了录音机,还进了一些旅游鞋和电子表,最后他们赚9万。赚到钱后,林栋哲回到福建老家,将本金还给了亲戚,又把父母给的两万元本钱也归还了。
这次创业盈利,庄图南和向鹏飞各分了两万元,林栋哲获得四万元,随后他们又把这些钱全部投到了向鹏飞的运输车队里变成股份,因为向鹏飞准备自己成立客运公司,买车经营,而庄图南和林栋哲成为了股东。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姑姑和姑父,叔叔的支持与帮助无疑为林栋哲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亲人们的帮助原因有二。
当年,林武峰父亲早亡,林母一个人拉扯孩子,他读书省吃俭用还把一部分助学金给家里,等到大学分配到苏州工作,大部分工资都邮寄回老家,直到弟弟妹妹长大能够挣工分,林母就坚持不要大儿子的钱,让他攒钱成家。
林武峰后来追求宋莹,有了栋哲,可他依旧坚持每月给母亲打一些钱,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年,没有断过,直到林母去世。
林武峰林家是如兄如父的存在,在家里地位很高。林家兄妹凭借做生意发家致富,多次劝说大哥一起做生意被拒绝。而且林武峰结婚晚,栋哲上边还有四个堂姐,他是家里的长孙,林母当年因为交通不便,晕车又语言不通,没有过去照顾儿媳妇宋莹月子,觉得亏欠。
如今林栋哲想要做生意,姑姑叔叔们自然是全力帮助。而林武峰不仅和宋莹夫妻恩爱,儿子也出息,还事业有成,生活过的“蜜里调油”。
反观剧中,同样是家中老大,也要帮衬弟弟妹妹的庄超英却“众叛亲离”。
他每月70元的工资,给父母25元,可是当
棉纺织厂发不出工资,庄超英手头变紧,于是向父母请求能不能不上交工资。
没想到他的这一请求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反而遭到连番炮轰和吐槽,庄父认为自己养的儿子因为钱跟他们斤斤计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还说他不孝顺。
尽管庄超英解释只是目前遇到困境,等厂里发了工资后还是会按时上交的,但老两口根本不听。庄超英的父亲甚至放出狠话,让庄超英别管他们两口子了,以后他们只有赶美这一个儿子,就当庄超英死了算了。
庄超英终于理解了妻子黄玲一直以来所受的苦。可是庄超英多年装聋作哑,任由父母欺负妻女,黄玲早已对他心灰意冷,女儿更是同他不亲近,连外甥鹏飞也站在大舅妈那边。
为什么林武峰和庄超英区别这么大?
首先是林武峰有一个三观正明事理的母亲,在家里弟弟妹妹能挣工分就不要大儿子的钱。
其次,林武峰孝顺母亲,他本身也是有主见、做事圆滑有边界感的人。
尽管母亲不要,他还是会寄一些以表孝心。而且从黄玲吵架回娘家,宋莹想去劝说,他分析这次不合适,是个有情商,有边界感的人。如果不是被人“背刺”,他已经是副厂长了。
这样情商,智商在线的人和自己弟弟妹妹的关系自然融洽。
而庄超英不仅有一对偏心眼父母,用大儿子的钱去补贴小儿子,还重男轻女,看不上孙女,大儿媳妇,而庄超英不明辨是非的孝顺,自己愚孝,而且还道德绑架妻子孝顺父母,最后导致和妻子儿女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