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关之战,曹操的猛将为何缩手缩脚,难道他们怕了华雄?

旧史新侃 2023-05-29 21:17:01

汜水关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虚构的战役,描述的是当时执掌汉朝中央的董卓与反叛的地方官员联军在汜水关进行的一场战斗,是讨伐董卓之战的一部分。在这场战役中,董卓麾下的大将华雄表现出了惊人的武力,连续斩杀了联军的四名将领,令诸侯胆寒。直到刘备麾下的关羽出马,才以温酒斩华雄的壮举结束了华雄的威风。那么,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手下的猛将们为何不上场呢?曹操有何顾虑呢?

曹操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愿轻易出头。

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前,实力并不强大,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六位猛将。而他所面对的敌人,不仅是董卓和吕布这样的强敌,还有袁绍、袁术、公孙瓒、韩馥等大诸侯。曹操深知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必须明哲保身,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野心。因此,在华雄挑战诸侯时,曹操没有派出自己的大将上前单挑,而是选择了观望和等待。

曹操看重夏侯惇等大将的生命安全,不愿让他们冒险。

曹操虽然没有派出自己的大将上前单挑华雄,但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斩杀华雄。在他手下的六位猛将中,夏侯惇和夏侯渊都有可能斩杀华雄。夏侯惇是曹营中当仁不让的头号战将,他可以单挑张辽、高顺、吕布等强敌,并且在后来失去一目后仍然勇猛无比。夏侯渊则善于治兵和箭法,他可以三十合战平杨任,并以拖刀计将其斩杀。这两人如果与华雄交手,至少可以与之相持不下,甚至有机会取得胜利。

但是,曹操并不愿意让他们冒险。因为他知道华雄也是一个非常强大和狂妄的对手,他身长九尺,体型健壮威猛,力大无穷,冲击力较强。他可以轻易斩杀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联军将领,并且可以与孙坚交锋数合,并连避两箭。如果夏侯惇或夏侯渊与之交手,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取胜。而如果失手被华雄所杀,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曹操看重夏侯惇等大将的生命安全,不愿让他们冒险。

曹操有自己的谋略和盘算,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除了保护自己手下的猛将外,曹操还有自己的谋略和盘算。他并不真心想要讨伐董卓,而是想借此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他知道十八路诸侯之间并不团结一致,而是各怀鬼胎,互相争功夺利。他也知道董卓并非平庸之辈,而是一个残暴无道但又精明能干的奸雄。如果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和实力,则可能引起其他诸侯或者董卓的警觉和敌视。因此,曹操选择了隐忍和等待,在适当的时机出手。

正如《三国演义》中所写:“曹操心中暗笑:‘吾今日乃得天时地利人和也!’”在华雄挑战诸侯时,“曹操只推做作难色”。当关羽出马斩杀华雄后,“曹操暗喜”。当诸侯进攻虎牢关时,“曹操只教本部军士看守辎重”。当孙坚得到玉玺后,“曹操暗思:‘此玺乃天下之重器也!’”当董卓迁都长安后,“曹操暗思:‘今日天下纷纷扰扰;若能成就霸业者必我也!’”可见,在讨伐董卓之战中,曹操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冷静,并没有被华雄等人所迷惑或者所动摇。

总的来说,在汜水关前华雄连胜四阵时,曹操手下猛将为何不上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曹操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愿轻易出头;二是曹操看重夏侯惇等大将的生命安全,不愿让他们冒险;三是曹操有自己的谋略和盘算,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