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连年升高,燃油车市场份额也将持续下降,一向以油车为销量主力的汽车品牌,将面临着不同程度市场份额的下降。显然,新能源产能扩张与燃油车产能闲置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而截至2022年底,车企产能TOP20产能合计为3749万辆,占总量近九成,但是整体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却低于50%。
来源:晚点LatePost
这也意味着,历经多年持续快速增长之后,传统燃油车企将面临产能过剩。以前我们曾经是“欧美日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并在下沉市场加快取代二线合资品牌燃油车。因此,我们会看到“长安福特削减百万产能”“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停产数月”“北京现代出售工厂”“上汽大众安亭第一工厂永久停产”“悦达起亚启动轮休计划”等现象。
不仅是这些二三线的合资品牌,即便像丰田本田这么保守的合资品牌,如果不能积极应对新能源转型,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大量闲置产能。调查显示,到2030年预估包括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等十家主流车企,将有三分之一的内燃机汽车产能可能会最终闲置。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即便如此,1-4月整体新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却下滑到69.4%的水平。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而专注于新能源的两大巨头比亚迪和特斯拉,今年也罕见地进行了产线升级和改造,这也说明在如今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产能利用率同样也是顶流车企的一个隐患,更不用说其他的新能源品牌。
整车的产能有过剩的风险,新能源的关键零部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就在近日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不仅燃油车新能源车新能源零部件的产能有过剩的风险,汽车行业的盈利性也在进一步削弱。要知道,中国有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实际上真正盈利的新能源品牌也就几个,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这时候,国内汽车市场似乎真的到了优胜劣汰,重组兼并的时刻。
当然,国内乃至全球的汽车市场的愈发复杂和激烈,新一轮的产能整合改造已经逐步逼近。目前格局未定,谁能在这场转型整合的战役中,树立起新的行业地位呢?咱们走着瞧。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