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上,俄乌冲突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话题。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安全格局,也让欧美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痕。俄乌冲突进入2025年,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随着美国政府换届,美国的乌克兰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全力支持乌克兰转为全力推动尽快停火。
这一转变不仅让俄乌冲突的解决出现了新的可能性,也让欧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讲话更是对欧洲人造成了巨大冲击。他不仅对欧洲现行的政治体制和民主质量提出了质疑,还暗示欧洲需要改变自身的制度才能应对外部威胁。这番言论无疑动摇了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让欧洲人深感被“背叛”。
欧洲代表在慕安会上普遍表达了对美国越过欧洲和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的强烈不满。他们坚持认为,任何关于乌克兰停战的决定都应该由欧洲、乌克兰和美国共同参与谈判。然而,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已经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可想象”的,这进一步加剧了欧美之间的分歧。
面对俄乌冲突和美国的政策转变,欧洲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国家领导人认为,应该加大援乌力度,迅速打赢这场战争,以便让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他们甚至提出欧洲要进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以显示对乌克兰的支持。
然而,另一种声音则呼吁欧洲应该组建自己的军队,并派往乌克兰。但这一提议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空中掩护等配套支援的缺乏,以及欧洲各国在军事能力上的巨大差异。此外,还有部分国家领导人认为,仅仅依靠投钱是无法加强欧洲自身安全防卫能力的,需要从根本上形成统一的安全制度。
在慕安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达了对欧洲军队组建的强烈愿望。他认为,没有一支欧洲军队就无法真正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泽连斯基的发言无疑给欧洲代表们带来了更大的紧迫感,但也让他们意识到,组建欧洲军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万斯在慕安会上的讲话不仅引发了欧洲代表们的强烈不满,也对欧洲现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他的言论暴露了美欧之间在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也加剧了欧洲政治的极端化趋势。
近年来,欧洲的民粹主义思潮声势突起,社会分裂导致政治分化,整体上向右转。万斯的讲话无疑为这一趋势火上浇油。他批评欧洲的民主原则不对,制度出了问题,这让欧洲人难以接受。同时,这也让欧洲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美国并不总是站在他们的一边,他们需要更加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慕安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演讲与万斯副总统的演讲形成了鲜明对比。王毅外长强调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一立场赢得了在场许多欧洲人士的认可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