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如果先解放台湾,再解放海南岛,结局会如何?

正道故 2024-10-30 03:36:14

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成立,蒋介石集团败逃台湾,百万大军更是以拉枯摧朽的气势,横渡长江天险,解放全中国。1950年,解放军更是以无畏的勇气,一举跨越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

随后,解放军又加紧制定解放台湾的作战方案。由于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被迫搁浅,至今没有实施。对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1950年我们先解放台湾,再解放海南岛,结局会如何呢?

从惯例来看,擒贼先擒王,蒋介石逃跑到台湾去,甚至还在台湾指挥所谓反攻大陆计划,先解放台湾岛,不但能够消除蒋家王朝这个祸根,还能够维护新生人民政权的安全稳定,其意义非比寻常。

可从当时的战局去分析,如果先解放台湾,后解放海南岛,将是一招险棋,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解放军在跨海登陆作战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解放军战舰性能落后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可谓是战后重建,百业待兴,虽然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成功俘虏几艘军舰,也有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战舰,但当时解放军海军的整体实力是非常薄弱的,木帆船仍然主要作战平台。

与当时的台湾海战船和美国第七舰队现代化军舰相比,在茫茫大海上作战,解放军海军明确处于劣势,海面作战不同于陆地,仅靠战士的顽强意志是很难取胜的,必须信赖性能先进的现代战舰,这恰恰是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弱点。

解放军远程火力支援能力较弱

1950年,当时的解放军虽然不再是小米加步枪,火炮部队也逐渐生成战斗力,但当时不仅没有中远程导弹,火炮的射程也非常有际,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划定领域范围的时候,我国是以12海里作为领海基线的,依据就是当时解放军火炮最大的射程只有12海里。

台湾海峡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公里,南口宽约410公里,最窄处就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平潭岛之间海面,宽度约为130公里。对于动辄上百公里的距离,解放军一旦发动攻台作战,既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制权,更没有岸基火力支援,火炮部队根本无法打击遍布台湾海滩的火力点,必将会给登陆部队造成重大安全威胁。

解放军后勤补给无法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跨越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作战,解放军根本没有后援保障,特别一旦遭遇敌人海上伏击,后勤保障将会被切断,先锋登陆部队将首尾不能兼顾,陷入敌重重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金门战役失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对于海上作战,后勤保障的难度远比陆地要困难得多,一旦与强敌相遇,损失也会更加惨重。1950年代的解放军,无法保障漫长海面补给线的安全,在当时要想武力解放台湾来说,又是一个重大考验。

解放军没有内应支持

解放海南岛的成功,除了解放军强大的武力攻势之外,海南岛内的琼崖纵队等一大批游击队,发生了很重要的作用,有效实现了里应外合的战略意图,为解放军强势登陆海南岛创造了重要条件。

而当时的台湾岛则大不相同,不仅台湾岛内没有足以产生里应外合作用的游击队,反而蒋介石逃往台湾时,还带去了约60万人的国民党军作战部队,这种规模的作战兵力,在当时绝对是不容小觑的作战力量,可以说,在当时解放军要想强行解放台湾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历史实践证明,先解放海南岛,再谋取台湾岛,确实是一个英明正确的决策。先解放海南岛,至少能够为解放军渡海作战,提供重要的海上作战经验,这种经验对于长期以陆战为主的解放军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时过境迁,解放军如今的作战实力,早已是今非昔比,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早已被解放军轻松跨越,台湾已经无险可守。如果和平统一的希望破灭,只要一声令下,解放台湾就如探囊取物,这就是实力。

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