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小米SU7高速事故为何发生?深度分析驾驶员的操控弊端

热血书生 2025-04-02 12:45:26

这几天的热搜榜上,"小米SU7高速事故"像根扎进肉里的刺,拔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三条鲜活生命定格在春夜的高速路上,这事搁谁身上都得倒抽一口凉气。盯着事故现场那张焦黑的车架照片看了十分钟,心里头五味杂陈,是得好好唠唠这智能驾驶和人性操作的边界线了。

花季少女的人生戛然而止,这事搁谁家都是塌天大祸。但咱们不能光跟着情绪跑,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看,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有人痛斥车企技术缺陷,有人质疑车门锁死阻碍逃生,但在一片情绪化的声浪中,我们是否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这根本就是场人车配合失控的悲剧?

根据媒体报道,3月29号晚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三名女大学生驾驶的小米SU7,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的速度在夜色里飞驰。这段路正巧在施工,路障把自车道一封,车辆全得改道逆行。按理说这场景够智能系统喝一壶的,可小米这套系统还算机灵,检测到障碍物立马发出减速提示。

根据警方通报和小米提交的数据,事故时间线: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22:47:15 调配120成功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有老司机表示:我开了三十年车,跑高速都不敢松开方向盘!特别是晚上,光线昏暗、视野受限、疲劳易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也需全神贯注。而涉事驾驶员却选择在深夜跑高速,还让车辆自动驾驶,这无异于让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跑马拉松——勇气可嘉,但愚蠢至极。

事发时车辆处于夜间高速、施工改道、双手脱离方向盘三重高危场景,而驾驶座上是一名女大学女,试问这种年龄的女生能有几年驾驶经验?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刀尖跳舞”式的冒险——把生命交给智驾系统,却连最基本的风险预判都未做到。

说真的,这锅不能全甩给车辆。女生的母亲在网上声称女儿驾驶证考了三年,难道三年就不是新手了?别人开了十几年的车都不敢说自己是老司机呢。一车三个小姑娘,驾驶经验叠起来恐怕是连普通司机都不如。夜间高速开车什么概念?老司机都恨不得把方向盘焊手上,她们倒敢全程托付给智能驾驶?

在某些社交平台上,充斥着“车内睡觉”“脱手驾驶”的炫耀视频。而这起事故记录显示,22:36:48 NOA已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却仍未提高警惕。直到22:44分车辆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才去握方向盘,这时整个人都已经手忙脚乱了,这是把命交给机器的心态,本质上是对技术边界的漠视。智能驾驶再强大,也解决不了人类对风险的麻痹大意。

数据显示,驾驶员接管后刹车开度仅38%,远未达到紧急制动的阈值(通常需50%以上)。在生死攸关的瞬间,人类本能会因恐慌而动作变形——这恰恰暴露了驾校教育的缺失:我们教会了学员如何通过考试,却没教会他们如何应对极端场景。

夜间高速用NOA,这跟闭眼走钢丝有啥区别?系统能识别障碍物,但能替你判断生死抉择吗?关键时刻还得靠人的判断。有些人觉得智能驾驶就该无所不能。可它毕竟不是阿拉丁神灯,不能替你预判所有危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