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汴梁城飘着细雨,青石板路上倒映着蔡府朱漆大门的灯笼。
萧让握着狼毫笔的手忽然一抖,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朵墨梅——这是蔡京要他伪造的第三十七封弹劾奏章。
铜镜里映出他消瘦的面容,恍惚间又看见水泊梁山的篝火,听见矮脚虎王英醉醺醺的笑声。

那个在济州城写诗作画的秀才,终究成了权相府里最锋利的刀。
世人皆知圣手书生写得一手好字,却不知这双能模仿苏黄米蔡的手,在汴京暗巷里撕碎了多少政敌的性命。

当年吴用派戴宗用五十两纹银将他诓上梁山时,断不会想到这个唯唯诺诺的文书先生,会在二十年后成为大宋最危险的影子。
伪造蔡京家书救宋江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萧让至今记得蜡油滴在信笺上的焦糊味,吴用盯着他运笔时鹰隼般的眼神。
当伪造的印章被识破,他蜷缩在聚义厅角落,看着晁盖摔碎酒碗,听着戴宗急促的脚步声消失在夜色里。

那时他便明白,在这群豺狼虎豹中间,装傻充愣才是保命符。
招安诏书到来那日,萧让在花名册上签字的动作比谁都快。

他冷眼瞧着宋江捧着圣旨涕泪横流,李逵把御酒泼在聚义厅匾额上,武松拎着戒刀在断金亭独坐到天明。
当大军开拔征讨方腊时,他早已搭上蔡京派来的马车,怀里揣着三幅摹写当朝宰执笔迹的拜帖。

在太师府的日子远比梁山清净。
萧让的厢房永远备着澄心堂纸和李廷珪墨,只是要誊抄的再不是替天行道的檄文。

某夜蔡京醉后吐露,当年梁山伪造的家书破绽,实乃这位老奸巨猾的宰相故意留下的饵——既要让儿子蔡九看穿伪信,又不至令宋江当场问斩,如此才能让梁山与江州官府结下死仇。
靖康年的风雪来得格外早。

当金兵铁骑踏破汴梁时,萧让正在临摹宋徽宗的瘦金体诏书。
城破那日,他亲眼看见蔡京被百姓割肉分食,八十老翁的惨叫声中,忽然想起被李逵砍作两截的小衙内。

城头变换的大王旗下,他抱着装满金锭的包袱逃出城门,背后是冲天火光中化为焦炭的文书库。
有江湖传言,有人在江南见过个善写碑文的老儒生,身边总跟着个使刻刀的哑巴匠人。

他们专给阵亡将士修撰墓志铭,不论宋军金兵,只要给足二十两雪花银,就能把贩夫走卒写成力挽狂澜的英雄。

路过茶摊的说书先生拍着醒木,说那老儒提笔时腕上隐约露出青色刺字,像是"替天行道"四个小篆。

【互动话题】

1.各位老铁觉得,如果萧让当年没被逼上梁山,能在汴京考中进士吗?

2.都说梁山好汉重义气,你们觉得萧让这种"技术型人才"在江湖里能混出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