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在任何一个诗词实力排名榜,
恐怕都将在前五位置,
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第二的终极高手,
但谁才能站在诗词之巅,恐怕是见仁见智。
今天,我们来看下李白与苏轼的最消极两首诗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感悟下诗词实力大家的魅力!
李白最消极的诗词:《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李白
很难想象,奔放不羁、飘逸潇洒的李白会如此悲观,“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开篇便透露出深深的无力人生如同匆匆行旅,生死又有何不同?一声悲叹,悲观至极!
后四句则化用古代神话传说,浮想联翩,感受到宇宙中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末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画龙点睛,以警策之语收尾,叹息人世间繁华不过如此,实在不足以珍惜。
可以说,这八句诗几乎将宇宙间的事物全都否定了,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的;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无论是天上的,还是人间的。在李白眼里,全都没啥意思。但总的来说,虽有悲观情绪,却不显颓废,反而深深地揭露出世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虚幻,这也是李白作为顶尖诗人的魅力所在,颓废之外的弦外之音。
另外,即使千年之后,虽然我们明知道李白的思想是消极的,有毒的,但我们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
苏轼最消极的诗词:《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
这一首词很少人听过,是广州知名“月饼泰斗”陶陶居的来历。
这作品的冲击力主要来自于上片结尾的博喻:叹人生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短暂而虚幻。苏轼确实是最顶级的诗词大家,连用三典:
典故一 [隙中驹]《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比喻人生苦短。
典故二 [石中火]《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迥然以过。”比喻生命的短促。
典故三 [梦中身]《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为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飞身作我而游太清。”比喻人生短暂如同一梦。
月色如银
苏轼一生几浮几沉,如果是一般人,则从这种自己与社会的不和谐中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痛苦,而且往往从痛苦中沉沦和绝望,苏轼也是凡人,也难免于俗,于是写了这一首饱含疲惫、消沉的诗词,但同时,苏轼之所以是苏轼,最终诗词做呈现出来的思想也是有所升华的。
诗词虽然消极,但也是一首蕴含哲思、明智的诗词 ,“且陶陶、乐尽天真”,这种貌似的不和谐,恰恰为苏轼固守一份心灵的天真奠定了契机。
古剑离尘,秋水如银。意茫茫、三尺三分。 熙熙世界,碌碌仙神。叹江河水,青萍客,寂寥身。 须寻小小,醉抱亲亲。更莺莺、燕燕真真。 由来把酒,莫做诗人。醉女儿红,桃花色,楚山云。 ——行香子,述怀。次东坡原韵。俺觉得俺比东坡更消极[得瑟]。
诗最爱李白,词最喜苏轼,何来一二[得瑟]?
光看这两首 苏轼意境更深
苏进不了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