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间没什么矛盾,但是为什么日常交往都很冷淡?

影视张探长呀 2022-06-13 09:06:06

冷淡与矛盾无关,冷淡只与“不想有深入交流”有关。

至于为何如此?

单位主事人的风格,与风气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不过冷淡也无所谓,冷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

至少,不必为意义不大的纯表面社交浪费人生——以及,保障基本的职场安全。

某单位,人不多,事不忙,大家的关系至少表面上还不错,偶尔还能中午聊聊天。

聊天大多只与“想聊”有关,与其他无关。

也很少有人把聊天内容整合起来,四处散播,或到领导那里讨赏。领导基本不吃那一套——就算听到了,也只是一笑了之。

但随着旧领导的离去、新领导的到来,“午聊”风气迅速瓦解。

不仅不再扎堆聊天——就连基本的工作交流,也尽可能压缩到最少。

办公室日常沉闷至极,堪称阴森。

为何如此?

不管说的什么,总之会被迅速包装成另外的样子,上达领导处;

领导鼓励告密,凡告密就赞扬、甚至给好处,勾起了一些人“不择手段向上之心”;

领导会在不同的场合,把“私下的聊天内容”拿出来大说特说,时不时上纲上线;

......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随口说说”成了风险之事,那没人愿意再张开口。

也没人再敢张嘴。

沉默着,至少还能保证安全。

虽然太过沉默的办公室有点阴森——但如果单位的文化就是如此,那诚恳的接受就是。

冷淡,只与“不想有深入交流”有关。

人是社交动物,天然对群体生活——如扎堆八卦有深厚的兴趣。

这不仅有收集信息、增进了解的作用,更有舒解压力、轻松生活的效果。

但人更是生存动物,对所有“危险的事”,天然有躲避的本能。

若交流不再是舒缓的手段——反而让精神更紧张,让处境更窘迫,那交流不仅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且成为一件令人厌恶的事。

没人愿意在讨厌的事上下工夫,“不交流”,至少还能省点力气。

总之,若交流的效果“负”远大于“正”,那抛弃它,就是发自下意识的选择。

没人愿意主动伸出脚,试探“明显有坑”的地方——再迟钝也是。

当然,交流变少也与手机的万能化有关。

手机提供了无数的便利,也让信息的获取、情绪的疏解...那些关于沟通的需求,有了另外的平台。

且(手机)那个平台更隐秘,也更贴心一些。

就是如此。

领导会欺负老实人吗——人在单位,做个“不便宜”的人

有些人并不是你的同事,他们只是领导的亲人

人在单位,该喊就喊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