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媒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文化产业带来全新挑战,引发人们对这一技术的关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f2ecdf10b0e415a1ff2ab27372d1943.jpg)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探索由来已久,第一首由算法创作的歌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正在飞速提升,ChatGPT及后续衍生的Dall-E、Midjourney等工具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作品,正在深刻改变视觉艺术、平面设计、文学编辑等诸多行业。
不过,多位行业人士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始终只是“模仿艺术家的艺术家”。得益于基于大数据模型的训练,所谓的创作本质上只是一个统计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带来双重隐忧:一是价值判断缺位带来的社会风险。人工智能不具备辨别和判断能力,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虚构内容极易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二是版权判定困难带来的法律风险。人工智能对多种风格、元素、内容的拣选、融合、重组使得传统的“侵权”“抄袭”概念不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