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军区是解放军设立省级行政区的军事机构,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省军区,需要说明的是,省级军区大多数都是以某某省军区命名的,但是也有例外的。北京卫戍区,和3个直辖市警备区,5个自治区军区,也都是省级军区。
在本轮军改过程中,省级军区的变化也非常大。以省军区机关来说,省军区传统的四大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都被撤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办四局,也就是省军区办公室、办公室、政治工作局、战备建设局、国防动员局和保障局,前5个部门是正师级建制,最后一个(省军区保障局)是副师级建制。
省军区不再设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这两个副军级领导职务。军改后的省军区,领导只有4人,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副司令员和副政委。除了机关上的变化,省军区还有两个特别大的变化,值得说一说。
一、绝大多数省级军区,从大军区划归军委国防动员部,顶头上司降了一级。
在七大军区时代,省级军区统一归大军区管辖。一个大军区的防区涵盖了好几个省级行政区,如果省级行政区在在某个大军区的防区里,那么对应的省军区就归哪个省军区管辖。例如北京在北京军区的防区,那么北京卫戍区就隶属于北京军区。湖北省位于广州军区的防区,湖北省军区归广州军区管辖。上海市位于南京军区的防区,上海警备区自然归南京军区管辖。
每个大军区都管辖若干个省军区,因此在军改之前,省军区的顶头上司或者说领导部门,就是各个大军区。本轮军改以后,虽然战区取代了大军区,但是按照战区主战的原则,战区不再管辖省军区。那么省级军区归哪个单位领导?
本轮军改后,以原总参动员部为基础,设立了军委国防动员部,是军委职能部门之一,是个副战区建制单位。2016年军改后,除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和北京卫戍区,划归陆军总部管辖之外,绝大多数省级军区都划归给了军委国防动员部,这样的省级军区有28个,都是正军级单位。
军委国防动员部是副战区级部门,管辖28个正军级的省军区,这28个省军区,就是设立的一办四局,也没有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其相关职能就是围绕国防动员展开,佩戴国防动员单位的臂章。大军区是正战区级单位,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省级军区的顶头上司降了一级。
二、绝大多数省军区不再领导陆军预备役部队,和边海防部队。
军改之前,陆军预备役部队是归省军区领导和管理的。同时沿边省份的省军区设有边防团,沿海省份的省军区设有海防旅或者海防师。在军改之前,省军区同时领导预备役部队和边海防部队,这两支部队。军改以后,省军区的这两支部队都剥离了出去。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官为骨干,以预备役军人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未来战争做准备的后备军事力量,战时可以立即转为现役部队,原本归属省级军区。本轮军改过后,陆军预备役部队设立了7个预备役基地,分别配属给五个战区陆军和新疆军区、西藏军区。这意味着除新疆和西藏之外,绝大多数省军区都不再领导预备役部队。
陆军预备役部队,基本上都从省军区划归到了战区陆军。预备役部队同时也被纳入军委的领导序列,并授予了番号和军旗,这一改革旨在将之前作为后备军事单位的预备役部队,转变为具备实战能力的作战力量。
省军区的边海防部队,绝大多数都移交给了战区陆军,设立边防旅或海防旅,由战区陆军直接管辖,归战区陆军参谋部边海防处领导。只有新疆军区和西藏军区的边防部队,隶属关系没有变化。边海防部队是省级军区主要作战兵力,军改后转隶陆军,标志着省级军区基本上不再承担军事作战的职能。
部队隶属关系改变了了以后,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边海防部队除了做好原先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在以装备升级换代为契机,不断拓展远程打击、内陆作战等使命任务,锤炼多种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省级军区的改革,是2016年军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管是隶属关系的调整,还是剥离预备役部队和边海防部队,旨在让省军区专注于国防动员这个核心职能,这些措施深刻影响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思想。这一改革使我军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提高整体军队的战斗力,教育部加强国防力量,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稳定。通过各种变革和革新,解放军正在不断迈向更加强大和现代化的军队,以维护国防安全。
这次军改堪称军队发展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必然为解放军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继续履行国防使命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的国防实力一定更加强大,能够更好地履行维护和平、安全与稳定的使命。
只有国防动员的职能,没必要列入现役部队
边防旅,海防旅应该是归属战区陆军参谋部边海防局(正师级)
军地更加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