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董事会即将召开,与往年不一样,市场关注的是本次董事会将首次在美国召开,令人浮想联翩。
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打算对输入美国的钢、铝、铜及电脑芯片、半导体、药品等货物全面加征关税,并表示台湾偷走美国芯片制造业。有的人认为,台积电赴美开董事会,或为求得“免死金牌”。
美国总统特朗普
台积电董事会将于美国时间2月11日,即中国时间2月12日召开,与往年相比,本次董事会将首次美国举办,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曾称台湾偷走美国芯片制造业,并扬言要对台积电祭出100%关税,外界以为,台积电将董事会放到美国举办,或是为求得“免死金牌”。
1月17日,特朗普在共和党籍国会议员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特朗普旗下高尔夫度假村举行的会议致词时,宣布将对外国半导体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而台积电更是他祭出关税大刀瞄准的目标。
按照特朗普的个性,他说的一定会去做的,本周二、三就要对输美的钢、铝加征25%的关税。对于台积电而言,当然是非常的焦虑,如果全面加征100%的关税,台积电的芯片代工将极大提高成本,也很难有竞争力。
外界以为,如果特朗普说到做到,将全面加征芯片关税的政策实行,一定会重挫台积电的发展前景。台积电目前在美国已建厂,只能高成本的运行,而相对成本较低的台湾厂,芯片要卖到美国的压力就无形中扩大了,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更可笑的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此前对美国“亦步亦趋”,如今,特朗普却扔给台积电一根难啃的“硬骨头”;而特朗普打出的“明牌”是要让芯片制造回归美国,其结果会不会如其所愿,当然是个未知数,但恐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再一次被打乱。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
另据报道,传闻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台积电董事会,即将有重大讯息公布,比如决定台积电人资长的接任人选。现任台积电人资长、资深副总经理何丽梅将卸任,转任总裁辖下的企业策略发展组织资深副总。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也关注到这样一些问题:(1)台积电要在美国召开董事会,是自己决定要去开的,还是美国政府要求下开的?(2)假如是美国要求的,其原因是什么?(3)台积电在美国召开的董事会,会公布什么重要讯息,对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又会有什么样的回应?
比如半导体观察者陆行之就认为,台积电在美国开的董事会,会不会宣布扩大美国投资,或者技术入股,或无偿或小偿技术移转,换美国暂时不死的金牌。
陆行之还分析,技术入股对台积电现有股东而言,是最好的结果,但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之下,他好奇“台积电有任何谈判筹码吗?”对于即将在美国举办的台积电董事会,他表示:“现在只能害怕的灯光结果,期待这些关键词(入股、技术移转等)不要全部发生。”
对于陆行之的观察,不少台湾网友认为,“跟强盗谈判没有筹码,只有低头。”也有的表示“讲直白一点,就是被美国政府挟持去的”,也有的认为,台积电今后“就是慢慢证明自己是美国公司”。
台积电
对于特朗普扬言要对台积电等输美芯片加征100%的关税,恐对台湾芯片半导体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台积电在台股市场市值占比约3成多,其产生的连带效应也会重挫台湾股市。
台积电虽然总部在中国台湾,但它的很多客户是美国公司,比如苹果、高通、英伟达等,所以美国市场对它是很重要的,加征关税可能会影响它的成本和供应链。
台积电此前赴美国的投资,比如在亚利桑那州建厂,除了规避关税,也是为了获得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台积电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处于关键位置,美国可能希望通过吸引台积电在美国设厂来确保供应链安全,减少对亚洲芯片供应链的依赖。而台积电这边,借此机会加强与美国政府的合作,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关税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当然了,转移生产到美国,台积电面临劳动力、供应链等成本压力,故而,美国建厂的速度与日本熊本建厂的速度相比,显得慢吞吞。
目前,台积电陷入了“双重博弈”困境。一是客户结构绑架,苹果、英伟达等美企贡献了台积电超60%营收,使其难以脱离美国市场。赴美设厂虽成本高昂(亚利桑那厂成本较台湾高4-5倍),却是它维持客户关系的必要妥协。
其二吗,地缘政治避险。:在中美技术脱钩背景下,台积电需平衡两岸关系。南京厂扩产28nm制程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同时赴美投建3nm产线示好美国,体现“两面下注”策略。
多维博弈下,台积电自然要求得夹缝生存之道,一方面,他们会不会通过政治游说(如联合美企客户施压政府)、产能调配(将中国订单转移至南京厂)缓解冲击;另一方面,台积电中长期需构建技术护城河(2nm以下研发、3D封装技术),同时探索欧盟、日本等第三极市场来分散风险。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取决于中国自主产业链突破速度与美国内部利益集团博弈结果的赛跑。
假如“台积电”扛不住压力,也有变为“美积电”的风险,正因如此,市场对台积电赴美召开董事会之事,才会如此的关注。
张忠谋与黄仁勋
台积电创办于1987年,提及台积电的历史,自然绕不开其创办人张忠谋的个人经历。
张忠谋,出生于1931年7月10日,祖籍浙江宁波。他的父亲张蔚观(1906-1992)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早年是宁波当地县政府的财政局长,在张忠谋出生第二年,迁居南京。张忠谋5岁时,举家搬到广州,在抗战期间更是一路迁徙。
1941年,张忠谋入读重庆的南开中学。1948年,张忠谋一家到了香港,隔年张忠谋赴美国就读哈佛大学。谈及童年与少年经历,张忠谋曾说:“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在小時候,那种经历现在可以用“颠沛流离”帶过去了。”
18岁的张忠谋就读哈佛大学之时,他是当年1000多名新生之唯一的中国人。在哈佛读了一年后,根据当时华人在美国就业情况,张忠谋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学机械工程,在硕士毕业申请博士时,他两次落榜,不得不面对人生新的选择。当年,他有二种选择,一是去鼎鼎有名的福特汽车,另一个选择是到名不经传的半导体公司希凡尼亚(Sylva-nia),张忠谋选择了后者。
后来,张忠谋又有二次重大选择,一次去离开波士顿,到当时许多人看来是“乡下”的德州,入职德州仪器;另一个选择就是离开美国,后在台湾创办台积电。1987年创办台积电时,张忠谋已年届56岁,他曾表示,他就是在赌,赌他剩下的年华。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
去年年底,《张忠谋自传》下册发表。书中,张忠谋自爆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他年少时的作家梦。
张忠谋说:“我有个作家梦,但被父亲说当作家会饿肚子。”于是,张忠谋选择攻读理工。
当年离开德州仪器,张忠谋称,自己是因为理念不会、派系斗争而离开的。经历失业后,他曾短暂去了美国通用器材公司当总经理,但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方式。1985年,张忠谋接到台湾工研院邀请,54岁的他离开美国到台湾。
台积电成立之初,每个月都亏损,直到1988年才收支平衡。尽管赚钱了,但台积电在台湾众多公司里,只是一个“小虾米”,1990年12月,他召开记者会宣布任命新任总经理,现场记者只来了一个。那时,张忠谋问人事经理怎么回事,对方告诉他:“台湾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好几百个。”
如今,台积电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晶圆代工巨头,2018年6月张忠谋宣布退休时,他持有12.5万张台积电股票,持有量第二多的是当年与张忠谋一起打拼的曾繁城,持有2.9万张股票。
1987年创办台积电时,万事开头难,因募资不顺,台积电也不被看好。原为工研院院长的张忠谋,起初以为工研院会有很多同仁来帮忙,结果多数人因兴趣不高,最后他选择了当时实验工厂的厂长曾繁城。令张忠谋想不到的是,曾繁城也向他吐槽许多人因薪水和分红不高而不来台积电。也因为老搭档曾繁城的吐槽,催生了台积电的分红制度,也让台积电一些顶级高管成了富豪级人物。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