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七绝《王昭君李昭君》,诗意盎然,观点也很新颖独特,这个观点曾经有人提出过吗?

驶向一江秋 2023-03-26 11:32:53

《王昭君李昭君》

羌鼓胡尘卷向东,

汉皇藏马献娇红。

后宫多有琵琶女,

千载何须怨画工。

咏诵昭君出塞的诗篇自古至今众多,而我这首诗别出心裁,观点独特,说的却都是事实。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匈奴兵强马壮、气势汹汹、羌鼓震天、胡尘蔽日,大有侵吞大汉边境之意,而当时的汉元帝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为保一时之安宁,强令后宫中的王昭君嫁给南匈奴的单于呼韩邪。

于是昭君出塞,开始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悲苦命运。

后人对王昭君都持怜悯、同情的态度,不恨汉元帝,反而痛恨、斥责宫廷画师毛延寿,认为是他造成了昭君的悲剧。因为当时后宫众妃子都贿赂毛延寿,而独独王昭君不贿赂他,所以他故意将昭君画得很丑,使昭君得不到汉元帝的宠幸,而最终昭君被汉元帝送给了南匈奴单于,她最终成为和亲政策的牺牲品。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造成昭君悲剧的本质原因恰恰就是汉元帝,即使毛延寿把王昭君画得很美,使昭君得到汉元帝的宠幸,那后宫中还有李昭君、张昭君、刘昭君,到时候汉元帝一样会从她们中选出一位,强令她抱着琵琶出塞,仍会有位可怜的女子,在大漠深处弹着幽怨的琵琶,诉说着命运的不公。

对于后人来说,王昭君也好,李昭君也好,命运悲惨一样,一样值得可怜,所以本诗说“后宫多有琵琶女,千载何须怨画工”。

所以千年后的人们不要把昭君的悲剧归结于毛延寿,他固然做得不对,固然很可恶,但他已经被汉元帝杀头,得到了应得的惩罚。更应该被谴责的是汉元帝,要谴责就谴责汉元帝,谴责当时的和亲政策吧。

其实针对和亲政策,历来观点不一,汉、唐一段时间内奉行“和亲政策”,很多后人对此持赞扬态度,认为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和交融。而大明从不和亲,也有众多后人对此持褒扬态度,认为明朝的很多皇帝虽然很奇葩,但在不和亲这一点上确实很有骨气。

再回到诗本身上来,史上不赞同和亲政策的诗人大有人在,例如仅留下6首诗的大诗人王之涣就写过一首《凉州词》: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

此诗高度赞扬了唐玄宗屡次拒绝和突厥首领和亲,显示出盛唐的实力和霸气。

王之涣这首诗还比较含蓄,而唐朝诗人戎昱的《咏史》一首观点则更加鲜明直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此诗直截了当地反对和亲,指出将整个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妇女身上,这本身就很可笑,戎昱认为“和亲政策”是最为拙劣的政策。

“行,成于思,毁于随”。我这首《王昭君李昭君》虽然含蓄地表达出反对和亲,但重点不在于此,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出造成王昭君悲剧的本质原因不在于画师毛延寿,而在于最高统治者汉元帝。

正如文征明在《满江红 拂拭残碑》中所指出的,“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旗帜鲜明地指出造成岳飞被杀的本质原因不在于秦桧,而在于当时的皇帝宋高宗。

朋友们,原创诗《王昭君李昭君》分享完了,是否赞同诗中的观点?这首诗中有何修改之处?欢迎分享高见。

7 阅读:455
评论列表
  • 2023-03-30 00:37

    鸠摩罗什是过去七佛大译师。专业的译经大德。他的翻译深通佛心深达真理又能切近众生根基。

  • 2023-03-28 07:14

    欢迎朋友们欣赏原创诗,欢迎各抒己见[星星][星星][星星]

驶向一江秋

简介:爱好写作,爱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