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有祈福文化,从帝王祭天封禅到老百姓烧香拜佛,希望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
不管虔诚礼拜还是临时抱佛脚,谈不上迷信不迷信,本质上都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心理暗示,心理安慰。
河南太昊陵烧出 118 万的天价头香,全国各队的寺庙动不动一年几亿的收入,几乎全是利润。
我们都知道,想成事,努力固然重要,更离不开一定的运气,而那玄之又玄的一点点运气,却是无法人为掌控的。
尤其,大环境越不好,人对于不确定的这种焦虑感越重,上岸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
公务员要上岸,研究生要上岸,负债人群要上岸......
上岸相关的周边产品,陆续成了各种爆款。
比如 上岸红绳,在小红书卖了 15.8 万单。
客单价几十元不等,销售额至少在 200 万以上,对照阿里巴巴进货价核算成本,利润还算可观。
不出镜轻人设,跟奶奶一起做手绳;拍摄图文/短视频,展示产品效果;沉淀用户至私域,长期复购或者营销活动。
经济形势越不好,国学、玄学、身心灵、疗愈等市场越大,人需要精神寄托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给产品赋予特殊功效,就能获得更高的溢价空间,更多的利润。
该案例客单价还是偏低,其实,加上特殊地理位置,可以卖到更高的客单价,比如 灵隐寺、普陀山......
之前我们分享过AI 短视频带货转运红绳的案例,可以结合在一起看。
国学周边,一条红绳手链,AI 短视频卖了25 万
现在我选赛道选产品,利润是第一位的,没有利润作为支撑,哪怕做得再好,生意也很难持续。
大量高利润的产品或者服务,缺点在于流量规模太小或者流量成本过高。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具备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
要么低成本大量矩阵账号,要么用心打磨爆款作品,不同的思路,没有对错,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只是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越来越倾向于打磨作品。
为什么?
矩阵账号玩法,账号是消耗品,短时间收益却是可观,但从长远来看,在行业专业上的积累并没有那么多。
单点打透,再想办法在符合平台规则下,去铺设更多账号。
比如 当下视频号口播的红利,靠混剪分发,爆量开播,却是一场能赚几万,我们也没少爆。
但最有价值的是会写文案会口播的出镜人。
创业分很多阶段,靠投机靠运气赚第一桶金,想要持续赚到钱,还是要做难而正确的事,做长期有积累的事。
我是秦始皇
下海系红绳,上岸绾青丝。
如果买了这绳却没上岸,是不是可以告他们诈骗
稳妥妥的洗钱吧?
信神不如信我[得瑟]
都怪当初没好好上学。有脑子的人就是可以赚傻钱
智商税
古时青楼卖的不干了都要带这个,现如今也有啊
还不如买瓶水给兄弟,换来一声“义父”
粪坑聚集地有啥稀奇的,周围要有玩儿这个的女的称早离远点吧就
不如把钱资助给我,我还会对你说声谢谢[墨镜]
我也想买
小红书产业是那些垃圾卖短剧[哭笑不得]
都是刷单来的
上岸?游艇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