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转载了一段某山东老师用一张白纸讲述语言暴力的视频,引发全网点赞。
视频中,老师用揉纸团的方式教育孩子们:夸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后行,已经发生的伤害无法完全弥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人。
语言暴力通常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似乎比肢体暴力要克制很多,但它带给人的伤害绝不会比后者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被最爱的人语言暴力,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在无意识地在行使语言暴力,当伴侣没有做到你期望的那样,你会恼羞成怒,对TA说,“你怎么那么没用!”
夫妻闹矛盾,特别生气时会说:“我当初怎么就嫁给你了!”“我当初怎么就瞎了眼娶你!”
小瞳希望,不止孩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白语言暴力的危害。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在婚姻家庭中,掌握良性沟通三要素,可以有效避免伴侣之间产生语言暴力,希望对你的婚姻生活有所帮助:
01
放下偏见只谈感受
生活中很多人之间的沟通模式,就像鲁思•贝本梅尔在《语言是窗户》一诗中说:“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批,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
要想进行良性沟通,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说出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婚姻里沟通的目的和真意不是要说服对方来同意我,而是借着沟通,让彼此能够更了解!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频繁使用“我觉得”、“我认为”“你就是”等词语进行描述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在描述自己的想法、观点、判断或评价 ,往往带有主观臆断和过往的偏见。
要想进行有效沟通需要我们放下对伴侣的偏见,只谈自己当下的感受和需求。
具体做法有:夫妻沟通时,要尽量少用“你”开头。因为这样的沟通容易带着批判、指责、埋怨的意味,对方会出于本能去辩解、反击,进而加深矛盾。
相反,我们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表述自我感受,不盲目批评。例如“我有点难过”、“你打断我讲话,我有点生气”,这其中则更多含有袒露心声的意味,更容易换来对方的坦诚相待。
小瞳始终认为:与人沟通,百分之七十是情绪,百分之三十是内容。做好情绪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与对方交流。
02
精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马歇尔·卢森堡曾说:“极少有人善于表达他的需要,相反对于批评,侮辱之类的沟通倒是很在行。而这些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结果原本可以轻易解决的冲突,也变得无法解决了。”
据小瞳采访来瞳爱咨询的很多学员发现,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都存在述情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没法好好跟伴侣说话,我明明想表达的是关心,可是我表达出来的通常都是吼叫的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双方都不说出自己的需要,就只剩下猜测和指责,那双方的真实需要永远得不到积极的回应。
要想和对方建立有效沟通,需要我们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如果我们都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对方就更不可能做出满足我们需求的行动。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以后,我们要做的是,我们多用肯定的语气来表达,尽量具体化清晰表达,少用否定的话语来表达。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具体、清晰的语言描述希望对方做什么,有助于告知对方满足你需要的具体做法或动作。
具体做法有:要用“希望你……”、“能否请你……”和“你能否……”来提出请求,而不是用“希望你不要……”或“不希望你……”等否定句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小瞳始终认为:人与人沟通时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想法、请求,越具体越好,拐弯抹角往往会让沟通无法进行,甚至让别人误解自己。
03
积极倾听不妄加揣测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在亲密关系中,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其实是在传达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要想和对方建立良性沟通,除了要学会谈自己的感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外,还要学会倾听。
在亲密关系中,积极倾听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我们不仅身体在一起,在一个空间里,心灵上我们更是相通的,是可以一起相互理解的。
要想和对方建立有效沟通,我们应该做到,观察所见,但不评价,积极倾听,但不妄加揣测。要知道,评价是一种给他人贴标签的行为,是我们在沟通中应当极力避免。
具体做法有:在倾听过程中,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说出这些观察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让对方和自己的内心联结。
还可以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观察对方的言语的内容和他的动作是否有不太一致的地方;用目光跟他产生接触,让对方感受到他的重要。
小瞳始终认为:积极倾听是一种了解别人的方式。
于自己而言,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避免主观臆断;于对方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获得宁静的港湾,舒适的体验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