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结束,各地文旅数据陆续出炉!
总的感觉,这个春节期间“大家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去旅游的路上。”
2025年春节假期8天内,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到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达到了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c09a6b9c76b863c9fd3709c2c1b197.jpg)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人们出行意愿的增长,也显示出旅游业强劲的恢复势头。
不过,对我来说这个春节假期是一个例外。我春节的出行半径不过40公里,大部分时间都在陪伴家人和朋友聚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63c33f6f14ba8796b0524a418c8e29.jpg)
唯一的一趟出行就是从湖州出发自驾至40多公里的苏州吴江区,花费总预算不过600元。
在这里,突然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春节假期你走得有多远?
近年来,航空公司、航空港、通用航空、低空飞机、铁路公司、高铁站,以及近海、江河、湖泊等航运企业,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战略性进入旅游业,为“旅游+”“+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我们去往更远的远方带来了无限可能。
从1985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开工,到2024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8万公里,三十年来公路客运的发展成就极大改变了人民群众的旅游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be9561202b85e06325c57bf4a94253.jpg)
全国游客平均出游半径233.10公里,同比增长2.3%;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20.72公里,同比增长34.7%。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23a03b08477da580e63cd72c04b629.jpg)
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出游超过2天的游客占比69.6%,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春节假日期间,四川、河南、广东、江苏、山东、湖南、河北、湖北、安徽和广西等旅游接待前10位的省级行政区域,合计接待了59.7%的国内游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b482f482fdf8eb81b254dbc4970652.jpg)
广东、四川、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河北、湖南、安徽和浙江等10省产出了58.5%的国内游客。
不含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成都、武汉、西安、广州、石家庄、长沙、哈尔滨、合肥、郑州、南京、杭州、昆明、苏州、深圳、济南、南宁、沈阳、长春、无锡和南昌等游客接待量前20位城市,合计接待了全国17.3%的国内游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506009d3990ba733b10523f9be1540.jpg)
北上冰雪游、南下避寒游、非遗年味游成为返乡多段游的三大热门之选春节假期,国内游热门目的地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南京、武汉。
冰雪游热门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北京、沈阳等,客源主要来自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9ee55333c41a3d34ba0d4c5b3e5939.jpg)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日均游客达到1.18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
游客量排名前十位的旅游景区包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杭州西湖、大理古城、横店影视城、钟山风景区、大唐芙蓉园、丽江古城、庐山、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和天台山。
迪士尼、环球影城、欢乐谷、海昌、长隆、恒基今依然是主题公园的顶流,也是创新引领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9ee55333c41a3d34ba0d4c5b3e5939.jpg)
当然,我一直关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成绩单也是可圈可点。
上海市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
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356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同期增长29.2%。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c479d00863f5e15493654eff8392b1.jpg)
江苏省2025年8天春节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1%。
安徽省共接待游客4106.1万人次,旅游花费32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6.1%、6.5%,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3039786b44eb7f38f387f9df558e52.jpg)
这份在网上广泛流传的2025年春节中国城市旅游排行榜分享给大家,以备参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b7f7ad1cdc80b2b9a5d5a6471b99b3.jpg)
根据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的相关数据和研究报告,钱包厚度与旅游长度的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既有经济能力对旅游消费的直接驱动,也有消费观念和政策影响下的灵活选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e66e192a09e9d3d73af65e3c6a820d.jpg)
启示录一:钱包厚度直接影响旅游消费层级和时长
高收入群体的长线高端游倾向
数据显示,60后人群人均出游天数达6.7天,人均订单金额超万元,远超其他年龄段。这表明经济实力较强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时间长、品质高的深度游或出境长线游,例如欧洲、南美等目的地。
高客单价、资源稀缺的产品(如极光游、南极邮轮)主要吸引高净值人群,其预订周期长且价格不敏感。
中等收入群体的“拼假策略”与平衡选择
80后作为春节出游主力(占比48%),通过“请2休11”等拼假方式延长假期至11天,兼顾探亲与度假。这类人群更注重性价比,倾向于国内长线游或东南亚短线出境游,人均出游天数约4.8天。
消费券、机票降价(如阿坝州机票价格同比下降44%)等政策降低了中长线旅游的门槛,使中等收入群体能负担更远距离的旅行。
预算有限群体的短途与反向旅游
00后更偏好高密度、短时间的行程,选择低价机票和本地周边游(如铜陵、黄山等小众目的地),人均订单金额较低。
反向旅游(如淄博、喀什等)热度上升,反映出预算有限的游客通过避开热门景点降低成本,同时延长停留时间以深入体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8ef592b621fc62f4d8c9fe9d3ddf82.jpg)
启示录二:旅游消费的弹性:钱包厚度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政策与市场供给的调节作用
文旅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如广东发放800万元消费券)有效降低了旅游成本,使更多家庭能选择跨省长线游。
国际航班恢复和免签政策(如对韩免签)降低了出境游门槛,推动中产阶级选择东南亚短线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3%。
消费观念升级驱动“体验优先”
游客对深度游、非遗体验(如泉州簪花、潮汕英歌舞)的需求增长,即使预算有限,也愿为文化体验延长行程。
纯玩团、私家团占比超80%,表明游客更愿为高质量服务付费,而非单纯追求低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f5ce749f859b1c26ea01a48f408d1a.jpg)
启示录三:钱包厚度与旅游长度的动态平衡
长线游的消费分化
国内长线游(如哈尔滨冰雪游、三亚避寒游)占据主导,既有高消费的冰雪度假村,也有经济型民宿选择,覆盖不同预算群体。
出境游中,东南亚短线(人均消费较低)与欧洲长线(人均消费较高)形成两极,反映经济能力的差异化需求。时间与金钱的替代关系
部分游客通过拼假策略(如“请4休13”)实现超长假期,但可能选择低消费目的地(如国内小众城市)平衡开支。
家庭游占比超80%,多代同游需兼顾成员需求,通常选择中端消费的打包产品(如5-6天行程占比4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80949bf64bc994b5e68135f2e0e978.jpg)
Deepseek关于趋势的断想
消费分层加剧,市场需精准匹配需求
高端定制游、大众拼假游、低价反向游将长期并存,旅游产品需细分人群(如银发族、亲子家庭、年轻背包客)。
政策与技术创新缓解预算约束
消费券、动态打包系统(如途牛“最优价格组合”)等技术手段,帮助游客以更低成本规划长线行程。“体验经济”弱化纯价格竞争
游客更愿为文化、生态等独特体验付费,例如非遗活动搜索热度上涨87%,冰雪游收入有望突破7000亿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ea0555661d30da339ce7bd3592a9a1.jpg)
钱包厚度与旅游长度呈正相关,但并非线性关系。高收入群体更易实现长线高端游,而中等及以下收入群体通过拼假、政策红利和消费观念升级,也能延长旅游时间。
未来,旅游市场的核心在于通过多元化供给满足不同消费层级的“体验需求”,而非单纯依赖经济能力划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