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如今的国产偶像剧却反其道而行——剧还没播,热搜先上;剧情稀烂,营销来凑。最近,《念无双》和《无忧渡》两部剧的遭遇,就把这种“营销焦虑”暴露得一览无遗。《念无双》因为宣发风格被吐槽“老年审美”,结果片方干脆将错就错,把槽点当卖点;而《无忧渡》空降开播,粉丝急得跳脚,疯狂催促片方“加大营销力度”。更离谱的是,刘诗诗的粉丝为了新剧《淮水竹亭》的档期和宣发问题,直接闹上热搜,要求平台“给足排面”。
如今的偶像剧市场,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剧好不好看不重要,营销必须到位。可问题是,砸钱营销真的能救活一部烂剧吗?还是说,这不过是资本和粉丝的一场自我感动?
国产偶像剧的营销,早就不是简单的“广而告之”,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从开拍那天起,热搜就得安排上,主演的CP感要提前“人工合成”,连花絮都得剪出“爆款相”。等到正式开播,更是全方位轰炸——微博热搜、短视频二创、弹幕控评、主演直播互动,一套组合拳下来,观众还没看剧,就已经被各种“神级镜头”“高甜瞬间”洗脑了。
可问题是,营销再猛,也架不住剧情拉胯。《无忧渡》空降播出后,粉丝第一反应不是讨论剧情,而是集体喊话片方:“快找头部营销公司来救场!”仿佛只要营销够狠,烂剧也能翻身。但现实很残酷——观众早就免疫了这套玩法。你热搜买得再勤,短视频剪得再甜,大家点开正片一看,发现还是老掉牙的套路、尴尬的演技、五毛特效,立马调头就走。
更讽刺的是,有些剧的营销甚至比正片还精彩。《白月梵星》的变装视频点赞破千万,可剧本身却没掀起什么水花;《嘘国王在冬眠》的宣发物料被夸“比正片更有氛围感”,简直是黑色幽默。粉丝们一边骂“0宣发”,一边又抱怨“营销过度”,搞得片方里外不是人。可实际上,哪有什么“0宣发”?只不过有的剧营销钱花得不够“显眼”罢了。
营销公司如今也卷得厉害,头部公司如“来趣文化”“大声娱乐”成了香饽饽,小公司只能捡漏。可无论大公司小公司,套路都一样——古偶就吹“美学画面”,现偶就炒“CP感”,再塞几个流行梗,一套模板走天下。结果就是,所有剧的营销看起来都像同一个流水线生产的,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最魔幻的是,现在连“吐槽营销”都能成为营销的一部分。《念无双》的“老年宣发”被群嘲,片方干脆顺势玩梗,反而吸引了一波关注。这让人不禁怀疑:现在的剧,是不是只要够“黑红”就算成功?至于质量如何,反倒没人关心了。
说到底,营销不过是锦上添花,绝不可能雪中送炭。一部剧能火,核心还是靠扎实的剧本、靠谱的演技、用心的制作。可现在的资本似乎更愿意相信“钞能力”——只要热搜买得够多,烂剧也能包装成爆款。但这种“虚假繁荣”能撑多久呢?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套路见得多了,自然就不买账了。
或许,国产偶像剧真该停下来想想:究竟是该把钱砸在营销上,还是该好好打磨内容?毕竟,再华丽的营销泡沫,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与其绞尽脑汁琢磨怎么“骗”观众点开第一集,不如想想怎么让人心甘情愿追到大结局。否则,等到观众彻底厌倦的那天,恐怕连营销都救不了这个市场了。
剧播了就播了,复出以往势力,不可能,其他人也不是吃素的洗白白不可能,记忆这东西可不能断片
亮点没有,污点倒是有!一个偷税漏税还有脸出来[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念无双确实很好看
呕心沥血的好剧被打压,烂剧有污点演员摆上台,这样的行业发展,情何以堪!不怪短剧当道!
连短剧都大把做营销了,那个什么好一个乖乖女,不做营销推流能火成那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