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老下属对丁盛说:你的问题只有此人能管,丁盛听后却大失所望

近现代史源 2024-07-05 09:20:59

开国少将丁盛,曾在1973-1977年间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但因为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三名上海“造反派”的证词,导致丁盛被隔离审查并撤职、开除党籍。丁盛坚决不承认自己参与过相关集团的阴谋,此后十余年向多个部门进行申诉,收效不明显。丁盛晚年的医疗待遇提到了正师级标准,生活补贴也多次上调,但党籍却一直无法恢复,1998年他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

当年指证丁盛的三人,九十年代都恢复了自由,过起隐居生活。丁盛多次申诉不顺利,他认为不推翻马天水等人的“不实证词”,自己辩解什么都没用,事情无法解决。所以85岁高龄的丁盛,98年拜托朋友、故旧四处打探马天水他们的下落,希望找到当事人后,劝其出面作证、帮自己恢复清白。

丁盛在广州军区任职时,有一个秘书叫池泽厚,两人相处得不错。1973年底丁盛奉调前往南京,跟池泽厚很少再见面了。但其实池泽厚一直关注着丁盛的案子,他判断丁盛可能存在不谨慎的细节,但要说实际参与策划动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池泽厚也是老四野出身,早年隶属48军,建国后主要从事参谋、秘书工作。1968年丁盛从新疆军区调到广州时,池泽厚是秘书科长,后提为办公室副主任。

因为这些经历,池泽厚对丁盛十分了解,76年延安饭店房间里的事,他有自己的判断。人脉广泛的池泽厚,还是对老首长伸出了援手。1998年4月在广州见到丁盛后,池泽厚分析:马天水已经病亡,不用找了;王秀珍是女性,此前也只是纺织工人出身;只有徐景贤最合适,他能说会道,若答应出来作证,会比较有利。

丁盛听后深以为然,问池泽厚有无渠道联系徐景贤。池泽厚还确实有办法:他交好的一位作家,与徐景贤有不少私人来往,徐景贤年轻时,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此时徐景贤住在上海,直接上门去找恐怕不妥,1998年4月18日丁盛写了一封亲笔信,经池泽厚的那位朋友,5月份送交到徐景贤的手上。

在信中,丁盛把姿态摆得很低。他表示在时代背景下,能够理解徐景贤三人当年的做法,自己并不怪他们。如今年老体衰,没有别的期望了,只想尽快恢复自己珍视的党籍,如果方便希望能当面一叙,衷心感谢。丁盛的信,言辞不可谓不恳切,相信对于徐景贤也有一定的触动。但一番考虑后,徐景贤没有回应丁盛,做了无声的婉拒。

池泽厚把情况转述给丁盛,后者大失所望。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个结果也并不出乎两人的意料。如果徐景贤答应下来,那等于变相承认自己当年做了伪证,很可能会被再次追究责任。徐景贤虽然是造反派出身,但毕竟做过上海市委书记,又经历多年牢狱生涯,政治敏感度是比较高的。丁盛的问题涉及“两案”,那些年许多无辜的同志在相关团伙打压下,受了苦、遭到迫害。所以丁盛“翻案”不是一个孤立的点,恐怕会引起一连串的社会影响,徐景贤不敢想象、也不敢承担。

池泽厚又说道:你的问题,恐怕只有一个人愿意管、愿意解决。丁盛问是谁,池泽厚答:耀邦同志。丁盛听罢长叹一声,再不说话了。因为此时胡耀邦早已病故,之前他领导过“拨乱反正”,确实努力帮助了许多人。池泽厚说胡耀邦“能管”,是基于对他生前为人及工作风格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婉转地劝解丁盛,尽量不要对此事抱太高的期望,安度晚年最重要。

木已成舟,池泽厚安慰老首长乐观、看开一点。然而丁盛的情绪还是很差: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如何看开呢?1999年9月丁盛在广州辞世,临终前嘱咐妻子儿女“继续申诉”。2004年徐景贤出版了一本书,叫作《十年一梦》。出于避讳,他在回忆录中并没有提丁盛只言片语,只是就自己那些年错误的言行,向“受迫害的人们道歉”。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10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