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青云浮桥:历经沧桑,对于她的记忆你还能记住多少?

征途所见所感 2021-07-28 13:23:59

江西新余古称新渝,自古水系发达,袁河是流经该市的主要河流,横贯东西。古时,人们往往依水而居,有人居住,就要克服出行难题,人们便在水上架“桥”铺路,满足通行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古桥或取代,或撤销,或改造,但是这些古桥文化不会消失,关于新余古老的青云浮桥的来历,或许人们知道得甚少,记载的也不多。对于此桥的记忆,作为新余市民你还能记得多少?

青云浮桥位于新余市城南虎瞰山南麓的南门外,横跨袁河两岸,这桥名叫青云桥,又名秀江桥、云津桥。它由十二箱木舟(每箱三舟)、两条大链索、九块钢锚石及沿岸护堤构成。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唐大历八年(773年),县治迁至虎瞰山后,渝水无桥,行人和物资只能依靠渡船,既不安全又不方便。

图为:新余青云浮桥资料图片

直到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里就开始建有浮桥,因河水秀水如练,所以浮桥被命名为秀江桥,后来浮桥废弃了,改为乘船过渡。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冬,县尹李景和、邑士丁南隐、承事郎谢岘开始废渡建桥,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年)秋天竣工,尚书谢谔书有“秀江桥”三字桥匾,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撰有《新喻县新作秀江桥记》。嘉定三年(1210年)再建于新喻县学宫之西,知县徐澄亲题“秀江桥”桥匾。

图为:新余青云浮桥资料图片

此后,县中绅士认为浮桥挡在县学之前,风水不利,况且这里通往农村的“乡”“都”很少,大家一致认为将浮桥迁往东面更为方便,东面可到达5个乡、 35个都,能最大程度发挥浮桥的价值。迁桥方案定下来后,由县东白水塘进士李梦熊出资,于嘉定七年(1214年)将浮桥移建于学宫之东,尚书章颖改题为“云津桥”。

图为:新余青云浮桥资料图片

元贞元元年(1295年),新喻由县升州,后至元四年(1338年)知州李汉杰将浮桥迁移到了云津门。元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因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与新喻地方武装的战斗而被毁。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年),浮桥再建于水河门。明初,新喻由州降为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知县黄震再一次迁建浮桥,名儒梁寅撰有《重修秀江浮桥记》。宣德八年(1433年),知县洪钧重建浮桥于学宫之西,景泰五年(1454年),知县蔡澄另外又建一座浮桥于学宫之东,这样新喻县城南面的袁河水面就有两座浮桥,东西对峙,上下相望,人称上、下浮桥,上浮桥又叫西浮桥,下浮桥又称东浮桥。此时,青云桥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图为:新余青云浮桥资料图片

明末,天下大乱,两座浮桥均遭兵毁,乡民只有靠渡船往来两岸。沉舟翻船事件时有发生。清康熙六十年( 1721年)三月,渡船失事,淹死乘客数十人,没过十天,艄公装载胥吏过渡时再次发生溺亡事件,新喻知县张景苍深感痛心,他当众宣告,愿将年俸捐出,重建浮桥,不到10天,全县士民捐献数以万计。当年7月动工,3个月后桥即建成,改名为“青云桥”。

图为:新余青云浮桥资料图片

据《新喻县志•晏体仁张公桥记》记载:建桥之时,全县上下积极响应,“欢然斫木为舟,结石为堤。三越月而桥落成,计十有三箱,凡箱三舟,外小渡舟三,桥之练(链)索二,计几十丈尺,钢锚十有一口。桥之北建水府祠一,东西房各二,俾桥子栖止看守,启闭均无失时”。

当年,该桥的南北岸还建了两座牌坊,一坊题额为、“秀江天堑”,另一坊则题额为“云路虹横”。张景苍还吸取了浮桥自宋、元、 明三代以来,“兴废无常,利病相仍”的教训,建立起了浮桥维护的保障机制:“捐置马坊绫田园、山塘等计粮三十石二斗为桥庄,头人捐修庄居,庄计宇五栋,庄厅五,厅房十有余间,岁董桥庄事六人,支给桥子工食,扣纳桥粮,……”设置桥庄,保证了浮桥的管理和维护经费的来源,使得浮桥长存不朽,老百姓于是又叫此桥为“张公桥”,以感谢知县张景苍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之心。

青云桥系木质平梁浮桥,南北向,横卧于袁河水上,主桥十二厢,每厢三舟(小船)浮于水面,上架木梁,木梁上铺木板,两侧置木栏杆,厢与厢之间用铁链串为整体,组成长条形浮桥,从平面看,形似蜈蚣。每厢两头制有铁链拴铁锚抛于水中固定,全桥使用长铁锁钩环串联,栓于两岸大石柱。桥长124.6米,宽3.3米,卧铺于水面,桥高1.1米。

青云桥自修筑以来,是新喻县城横跨袁河两岸的唯一通道,它的重要性在众桥之中名列首位。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是它最后一次复建,此后它也一直发挥着沟通县城与袁河南岸交通枢纽的作用。民国时期,该桥设有浮桥局(民间组织),浮桥局有水田1600多亩,每年所收租金作浮桥维修之用。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浮桥被日军焚毁。 1950年6月6日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主持修复通行。直到1966年8月新余袁河大桥的建成通车,才使得青云桥的作用与地位降低,但它仍然发挥着它的辅助作用。1998年浮桥舟船由木质改为铁质,2004年9月因袁河新建大桥及两岸公园建设而拆毁。

白云苍狗,袁河悠悠。新余古老的青云浮桥,虽然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中,但这座古浮桥,既是新余经济发展的缩影,又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它将为新余交通发展继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创造新余更美好的明天。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