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鱼跳烘鼎沸,盈盈笑语是渔娘”,这样捞鱼的场面,大家看后是不是想着下一秒就要跳进水里,抱得一条大鱼呢。
摸鱼抓虾,从古至今都是劳动人民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就算到了物质文化十分丰富的今天,一提到捞鱼,大人小孩子肯定都摩拳擦掌,想去试试身手。
近期,在台风“格美”的影响下,不少地方都下起了大雨,沟满河平之后带来的就是大鱼狂欢。各地老乡捞鱼的欢乐,好像抵消了台风带来的影响。
在山东潍坊,一场泄洪冲出来不少大鱼,个个都是几十斤重的大花鲢,还不不少草鱼,这可乐坏了当地的老乡们。
7月29日,潍坊一位视频博主@出租山推挖掘机,用手机记录下震撼的一幕。在一处滚水坝下方,每隔几米都堆着一堆大鱼,水坝旁站着不少老乡,正组团前来捞鱼。
老乡们拿着渔网在不停地抛撒,一位老乡一网下去,至少撒到十几条大花鲢,快要把渔网撑破。
由于大鱼实在太多、太重,这位老乡费了好大劲,也没能顺利把网提上来。一眼看过去,滚水坝下方的平台上,起码站了几十名正在捞鱼的老乡,每一个人都捞了不少大鱼,随便撒上一网,就能实现“吃鱼自由”。
这一幕,急坏了围观的网友。有网友问:“这一网,可想而知鱼的密度有多大,馋人啊,这是哪里?”评论区有人回复道:这是潍坊安丘的牟山水库,近期放水导致大量花白鲢顺流而下,附近的老乡随便一出手,至少能捡得好几条大鱼。
从现场情况来看,只要参与捞鱼的老乡,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
我们知道,花白鲢属于中上层鱼类,每次水库泄洪,它们会首先被大水冲出来。有的水库大坝落差较大,大鱼冲下来之后,往往会被摔晕,有的直接摔成两半。因此每到夏季暴雨时节,生活在水库附近的老乡都会享受一次捞鱼盛宴。
如果这些鱼未被及时捞走,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可能会快速变质腐烂。
因此,有网友称这些老乡的捞鱼行为,是在“抢救”这些大鱼,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算是“抢救性捕捞”吧。
但问题是捞到这么多鱼,拿回家要怎么吃才能吃得完?
一些网友又开始替当地的老乡们想办法,自告奋勇想要去帮忙给老乡们分担忧愁。但很快就有网友给泼了冷水,称这些鱼“不好吃”。
山东潍坊安丘当地的老乡深有体会,一位网友说:“这些白鲢不中吃,年年我家老爷子去轮回好几三轮车来,都送人了。”还有人称:“我们这里这种鱼才2块钱一斤。”
别人羡慕的花白鲢,在当地老乡口中成了“不中吃”的鸡肋,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
不过话又说回来,花白鲢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靠过滤浮游动植物为食,肉质比较松散,而且小刺较多。真正有价值的部位是鱼头,做成剁椒鱼头可是美味。但对于一些在农村生活的老乡们来说,他们往往认为鱼肉才是有价值的部分,反而不把鱼头看在眼里。
这一点小编深有感触,还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都要买几条大花鲢,鱼肉被切成块状,裹上面粉炸成鱼块,鱼头好像没人稀奇,主要被做成鱼汤。
这种食用习惯,主要是受到当时物质生活的影响,那个时候农村很穷,大家都认为肉比骨头贵,就像现在的排骨,30年前很少人会去买,鱼头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大家富起来了,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鱼头就成了抢手货,鱼肉反而没人稀奇。
像这些老乡们捞到的大花鲢,可都是从水库冲出来的“绿色食品”,肉质自然没得说,一个鱼头在饭店里可能就得近百元,看得小编真是直流口水,只能怪自己“没有捞鱼的命,却做了个捞鱼的梦”。
各位网友,如果有幸能捞到这样的大鱼,你打算怎么个吃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