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案浓缩了民族和时代的精华,是一部巍巍壮观的方寸史诗,新中国邮票发行更是覆盖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票幅狭小,其实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并不适用于邮票,所以除了原画作者外,邮票往往需要专业设计师进行二次创作,以适应邮票印刷和表现效果。
20世纪50年代初在筹建北京邮票厂时,邮电部就把重点放在了引进影写版工艺上,影写版也叫做照相凹版,是一种用照相腐蚀方法制成印刷凹版的工艺,图文全部由网纹组成,所以层次细腻,适合于表现丰富的色彩。
为此我国不仅进口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影写版邮票印刷专用设备,还为其设计、建造了恒温、恒湿、防尘的新型厂房,并派技术人员出国培训,真正将技术掌握到了自己手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新中国邮票印刷的全盛时期,采用四色网点重叠印刷的特38《金鱼》邮票横空出世,打破了国外专家“多色照相凹版套印难,绝对不能做”的限定禁令,新中国邮票终于可以表现出更为丰富艳丽的色彩画面。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邮票设计印刷巅峰时期,采用传统绘画工艺制作的26枚邮票。
1964年10月1日-特67-石油工业5-4炼油
设计者:刘硕仁。
1964年12月15日-特68-新安江水电站4-1大坝施工
设计者:吴建坤。
1964年12月15日-特68-新安江水电站4-3拦河大坝
设计者:吴建坤。
1964年12月15日-特68-新安江水电站4-4送电
设计者:吴建坤。
1965年07月1日-特73-革命摇篮—井冈山8-2三湾村
设计者:吴建坤。
1973年3月8日-编号63-65-中国妇女65-我是海燕
设计者:张源、杨白子;原画作者:潘家峻。
1974年5月15日-J1-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3-1人民邮递员
设计者:杨白子。
1974年10月1日-J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二组)3-1工业学大庆
设计者:叶武林、万维生、杨白子。
1974年4月10日-T3-户县农民画6-1老书记
设计者:吴建坤;原画作者:刘志德。
1974年9月30日-T4-大庆红旗5-1铁人—王进喜
设计者:任宇。
1974年9月30日-T5-大寨红旗5-1革命豪情
设计者:李印清。
1974年9月30日-T5-大寨红旗5-2艰苦奋斗
设计者:李印清。
1974年9月30日-T5-大寨红旗5-4大丰收
设计者:李印清。
1974年9月30日-T5-大寨红旗5-5大寨红旗飘万代
设计者:李印清。
1975年10月13日-J7-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3-1学理论,抓路线,抓起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
设计者:李印清。
1975年8月20日-T8-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4-1千秋功罪,我们评说
设计者:刘硕仁。
1975年8月20日-T8-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4-2生产队长
设计者:刘硕仁。
1977年4月25日-J15-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4-1大批修正主义
设计者:李印清、张克让。
1977年4月25日-J15-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4-2大干社会主义
设计者:李印清、张克让。
1978年1月31日-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6-1钻机整体搬家
设计者:袁运甫。
1978年7月22日-T26-钢铁工业5-3炼钢
设计者:孙传哲。
1978年7月22日-T26-钢铁工业5-4轧钢
设计者:孙传哲。
1978年6月30日-T27-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3-1大搞草库伦建设
设计者:程传理。
1978年6月30日-T27-牧业学大寨,建设新牧区3-2科学养畜
设计者:程传理。
1983年2月21日-T82-西厢记4-1惊艳
设计者:刘硕仁;原画作者:王叔晖。
1984年-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4-2惊梦
设计者:李为;原画作者:戴敦邦。
这些邮票的原图全部采用手工绘制,加上早期邮票厂工人们的精工细作,成就了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国家名片,普通人能够成为集邮者,大多也是初见邮票时被上边的漂亮画面所吸引,如今通过计算机提升了制作效率,却也少了当初的那种惊艳,是有得有失还是得不偿失,后人来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