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开年,娱乐圈就惊现两位艺人“塌房”。
自一夜之间成为劣迹艺人被官方通报,一个是“硬刚”单位,黑自己同事上热搜退圈,结果私聊被女生曝光,甚至因酒驾砸车后拒不认账,结果被行政拘留的李明德。
另一个是2025年2月,《甄嬛传》“妙音娘子”余莺儿的扮演者崔漫莉,在直播时大放厥词,被警方通报行政拘留,这两位简直都是以求锤得锤的结局收尾。
只是这一次令大家倍感遗憾的,就是《甄嬛传》这部经典优质的“养老剧”,顺顺利利播出14年的经典宫斗剧天花板,居然会被一个不起眼的小演员“连带”。
就这么明晃晃地有了污点,令人心痛。
一部已经开播有14年的经典剧集《甄嬛传》,就这么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一次,不是因为观众对“熹妃回宫”的热情,而是剧中“妙音娘子”余莺儿的扮演者崔漫莉,因直播翻车被警方行政拘留。
连带其戏份也被北京卫视“一剪没”,大家非常喜欢的经典倚梅园爽文打脸名场面,就这么被剪成稀碎,尤其是剧中皇上“四郎”,本应该对甄嬛是英雄救美的情节,没想到变成了一见钟情,被剪后剧情更是惨不忍睹。
这场直接由演员个人行为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让《甄嬛传》的完整性受损,更掀起了一场关于“劣迹艺人是否该牵连作品”的话题热议。
直播翻车的荒诞闹剧,14年炸出劣迹第一人2月份某平台直播的时候,崔漫莉自曝“黑历史”。
称自己曾在横店拍戏期间,和朋友喝多了,并在驾驶证过期期间开了车,酒后无证驾驶后,因为喝多了技术不成熟,在酒店门口停车时,结果撞了一个大洞,又因为害怕所以在撞车后逃逸。
甚至嚣张表示:“摄像头坏了,怕个屁”,这段言论流出后,迅速引发网友愤怒,警方更是随即介入调查。
然而事件很快反转,崔漫莉见事态严重,一句逞能的口舌之快,就这么爆上热搜,甚至被网友群起讨伐。
见事态严重,又改口称自己当事“只是做梦”,后面警方调查取证后,确认她是在假曝光,为了涨粉。
最终通报其编造虚假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对其处以行政拘留,而崔漫莉被刑拘后,本人更是出镜道歉,因为无知居然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特别是这场闹剧,也暴露了部分艺人和网红,为博取流量的无底线操作。
崔漫莉的“谎言”虽未造成实际危害,但其行为严重浪费公共资源,更让《甄嬛传》剧迷担忧经典剧集受牵连。
网友戏称:“余莺儿在剧里欺君被勒死,剧外演员也因撒谎‘作死’,真是戏如人生!”
北京卫视“快刀斩乱麻”,余莺儿戏份“一剪没”就在崔漫莉被拘留通报的官方新闻出来后,北京卫视速度之快、反应之快。
重播的《甄嬛传》中,网友们已经发现,剧中余莺儿的镜头被悉数删除。
网友还发现,倚梅园片段中顶替甄嬛上位、复宠华妃、陷害眉庄等关键情节均遭“魔改”,剧情跳跃至余莺儿直接被赐死,导致观众直呼“看不懂”。
对于《甄嬛传》来说,余莺儿的塌房连累,真的是无妄之灾。
郑晓龙导演,以及这么多年都格外尊重且爱护剧的演员们,都没有让《甄嬛传》受损,特别是主创演员们都很清白,很珍惜。
毕竟直到现在,《甄嬛传》依旧是每年可以创造出,巨大盈利的“养老剧”。
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剧也是部分演员们一辈子的“养老金”。
所以没想到小心谨慎14年的《甄嬛传》,就这么水灵灵地被一个不起眼小配角,染上“法制咖”和劣迹艺人的名号。
余莺儿在《甄嬛传》中的角色,设计得人物性格就非常小人得志的模样,尖酸刻薄唯利是图,又傻又蠢又坏还缺心眼,她和那些真正有手段,玩心机的后宫娘娘们不同,她坏得很浅显。
也是推动甄嬛从天真少女,蜕变为宫斗高手的重要NPC。
她的“冒名顶替”上位也让甄嬛见识后宫的险恶,为甄嬛和皇上的相遇有了冲突点,只是这一删除后,导致角色成长线也变得有所突兀。
毕竟对于《甄嬛传》说,这部剧是大家集体心血,如今因一人行为沾染上污名,的确很可惜,就像是一颗老鼠屎毁了整锅粥,实属遗憾。
争议升级:“连坐”现象被质疑北京卫视的删戏举动引发两极热议,核心矛盾直指“劣迹艺人是否该株连作品”。
对于公众人物需以身作则,删除戏份是对其失德行为的惩罚,可震慑行业乱象。 毕竟作为一个公共平台,需传递正确价值观,避免劣迹艺人持续曝光。
只是“连坐”难免会让经典剧集成为牺牲品,对导演、编剧及其他演员不公。
就像《锦月如歌》因配角被刑拘的李明德、《青簪行》换角重拍均引发争议,但《甄嬛传》作为已播出14年的作品遭删改,还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大家都觉得可以适当放宽。
针对崔漫莉的事件,也曝光出娱乐圈长期存在的两大问题。
一个是艺人对红和流量的过度追求,为上热门,无视法律的同时,还无知到拿法律开玩笑,哗众取宠靠编造假消息,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来吸引眼球,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另一个就是艺人道德素质文化的缺失,对于所有人来说,最应该先学德后学做人,再学本事,学艺术更是如此,不能因为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就丧失辨别是非和对错的能力。
对于崔漫莉来说,她的演艺生涯恐难翻身。网友总结:从“妙音娘子”到“行拘女星”,这场闹剧教会我们,做人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底线。
崔漫莉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娱乐行业的浮躁与公众对道德标准的期待。
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为观众树立一个榜样。
正如《甄嬛传》中那句台词:“宫中之事,瞬息万变”,经典的价值,不可能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就轻易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