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业绩承压:营收净利连续下滑,激励目标完成度告急

青岛财经日报 2025-04-30 16:52:41

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三全食品正陷入业绩持续低迷的困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经销商体系调整显著,股权激励计划目标完成率远低于预期,市场压力与内部挑战交织凸显行业寒冬。

01

业绩“双杀”

2024年,三全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6.32亿元,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27.64%,净利率跌至8.18%,创近三年新低。这一颓势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2.18亿元,同比下滑1.58%;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减少9.22%,业绩“失速”态势未现扭转迹象。

从业务结构看,核心品类全面承压:

速冻面米制品(营收占比84.42%)陷入“量增价减”困局,收入同比下滑4%至55.99亿元。其中,汤圆、水饺等传统品类收入同比下降5.84%,创新产品增长停滞,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该品类价格同比降幅达5.9%。

速冻调制食品(第二大品类)遭遇“断崖式下跌”,收入同比锐减18.84%至8.73亿元,销量同比下滑29.77%,主要受B端集采招标延后及餐饮需求疲软拖累。

冷藏及短保类产品收入同比下滑3.26%至0.92亿元,三大产品线集体失守。

02

渠道震荡

经销商体系是三全食品的核心渠道,但2024年出现显著区域分化:

长江以北:经销商数量从2069家锐减至1700家,净减少369家,公司称系“渠道质量优化”所致;

长江以南:经销商数量从2176家增至2495家,净增加319家;

整体表现:截至2024年底,经销商总数4195家,较上年减少50家,经销模式收入同比下滑9.39%至50亿元。

新兴渠道方面,直营电商业务虽营收同比增长58.5%,但华鑫证券研报指出,高昂的流量费用导致该渠道净利率呈“双位数亏损”,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上涨5.48%至8.54亿元,销售费用率提升至12.9%,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03

激励目标“塌方”

三全食品曾于2021年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设定2022-2024年为考核期,但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悬殊:

2022年:考核目标为营收不低于76亿元,实际完成74.34亿元,完成率97.82%,触发80%行权比例;

2023年:考核目标为2022-2023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60亿元,实际仅完成144.9亿元,缺口达15.1亿元;

2024年:考核目标为2022-2024年累计营收不低于252亿元,实际仅完成211.22亿元,缺口高达40.78亿元,行权条件彻底落空。

若按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滑趋势推算,公司全年营收或难达2022年水平,三年累计营收与目标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股权激励计划或面临“颗粒无收”的尴尬。

04

行业寒冬

三全食品将业绩低迷归因于“消费需求温和复苏、行业增长放缓、品类竞争加剧”。从行业数据看,速冻食品市场增速放缓,头部企业纷纷加码预制菜、新零售等赛道,但三全食品创新品类增长乏力,传统品类价格战激烈,B端餐饮渠道需求疲软,导致其市场份额遭侵蚀。

尽管公司表示将“从产品端、渠道端、营销端、数字化等方面发力”,但市场对其能否在短期内扭转颓势持谨慎态度。东吴证券已下调其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亿元、6.8亿元、7.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但未给出明确复苏时间表。

三全食品的业绩“滑铁卢”折射出速冻食品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残酷现实。面对需求端疲软、成本端承压、竞争端内卷的三重挤压,这家“速冻王者”亟须通过产品创新、渠道重构、效率提升等组合拳打破增长困局,否则或将陷入“失速—失血—失势”的恶性循环。

来源:海鹰财经

0 阅读:0

青岛财经日报

简介:《青岛财经日报》是立足青岛、面向全国的新型特色媒体。